对比美国人的大肆褒扬和奥斯卡的肯定,法国各界一块吐槽。法国《电影手册》说:“正如冉阿让在剧中的台词,这简直是个丑陋的噩梦”《世界报》认为,“再为世人熟知的故事,也无法挽救这个沉闷至极的电影版”。法国电视一台更毫不留情地指责:“尽管很有野心,但实在是不敢恭维。这部影片中诸多场景都是对观众的一种折磨。”
东方观众“客观”观影
名著改编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尤其是重拍别国的文学经典,稍一偏离观众以往的理解就会引发争议。像法国和美国这两个文化大国,在艺术、时尚和电影等方面争斗多年,其中的关系颇为微妙,《悲惨世界》的遭遇仅仅是一个缩影。前些年《时代》曾撰文嘲讽“法国文化已死”,法国人则用一部《玫瑰人生》拿回影后小金人作为还击;去年奥斯卡还“无私”地把最佳影片、导演、影帝等大奖送给法国《艺术家》,但如今高傲的法国人依然对好莱坞改编的《悲惨世界》不依不饶。其实真要让法国人再拍《悲惨世界》,很可能又过于文学化,以致缺乏商业元素卖不了座。
对于远在东方的观众来说,这些银幕外的争斗只是隔岸观火,电影版和音乐剧版都是小说的二次创作,作品是否扩充了人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才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