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此次马航货运飞机除了载送熊猫外,随机还有约200公斤的竹子,以避免大熊猫不适应当地竹子口味的情况发生。马方表示,两只熊猫抵马初期,中国竹子和大马竹子将在熊猫食谱中各占50%的配比。未来将逐步增加熊猫食谱中大马产的竹子比重,直至最终以大马竹子完全替代中国产竹子。
马来西亚方面在国内四个地方挑选竹子给两只大熊猫试吃,其流程是每隔数日去四个地方采摘,并运送至国家动物园冷气储存。
事实上,在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亦有竹类生长,但在试吃过程中,却发现两只大熊猫并不太喜欢。
另一方面,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不再采取直接喂食竹子的方法饲养大熊猫,而是模拟竹子自然生长状态将竹子插入土地中,李铭喜表示,此举是为了减少人工饲养环境下对大熊猫本能的弱化。
而为了全面学习成都在大熊猫饲养方面的经验,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已经派出了饲养员在都江堰大熊猫基地接受数月的饲养培训。而在大熊猫抵马后,还将有四名来自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的饲养员24小时轮流照顾大熊猫起居。
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表示,四名饲养员是从园内众多经验丰富的饲养员中挑选出来的,平均工龄达到13年,其中30岁的阿马哈迪拥有照顾鸟类和企鹅的经验,33岁的艾迪和32岁的菲特拥有照顾非洲草原动物的经验,35岁的阿育之前则是老虎饲养员。 而大熊猫能否适应马来西亚的气候,则来自于圈养大熊猫本身的体质问题。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饲养环境下的大熊猫,并不如野生大熊猫一样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在获得圈养大熊猫取得饲养和繁殖的成功经验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工作重心开始在逐渐转入大熊猫的野放试验,其目的除增强大熊猫环境适应能力外,亦希望补充野生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