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图库 > 老照片 > 正文 >

香港回归15年的灿烂记忆

2014-06-10 来源: 网络转载 浏览量:

鱼骨天线: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沿海地区的不少家庭开始有了黑白电视。但由于内地电视台节目频道少,信号不稳定,且播出时间太短。很快,有人开始使用带有放大器的鱼骨架形天线收看香港电视节目。一时间,家家户户效仿,很快就普及到了整个珠江三角洲。连广州市的高高矮矮的楼顶上也发豆芽般地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鱼骨天线,像向日葵一样,仰望东南方向,成为了南粤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朦胧诗人”舒婷在1981年的诗句描绘:“烟囱、电缆、鱼骨天线在残缺不全的空中置网”。图为1983年,广东东莞乡村的收看香港电视的“鱼骨天线”。

“民族英雄”:作为华语电影的佼佼者,“港片”自80年代一经传入,即成内地人最喜爱的视听娱乐项目。而以日据时代为故事背景拍摄的香港功夫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经久不衰,其影响早已超越普通娱乐。毫不夸张的说,国人对上世纪屈辱历史最鲜活的记忆,不是来自教科书,更不是来自今日横行屏幕的国产抗战电视剧,而是源于港片。只身闯入日租界武馆道场,以中华武术大败日本武人,单手劈碎“东亚病夫”的匾额,发端于李小龙电影《精武门》中的这些桥段每隔几年便会被借用到某部新片中,从《精武门》到《叶问》,跨越40年的各色翻版桥段无人生厌。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英雄是“香港制造”。图为1972年李小龙主演影片《精武门》剧照。

港剧时代:1980年,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上海滩》横空出世,在内地热播,被一名香港作家撰文形容成“上海滩一播,整个上海瘫掉了”;1983年《射雕英雄传》上演,黄日华扮演的郭靖和翁美玲扮演的黄蓉成为日后各种版本金庸武侠影视剧无法回避的“品评标杆”。随着美剧日剧韩剧的入侵,狂热的港剧时光一去不复返。然而,经典港剧所培养出的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口味,至今未变,也为以后众多香港明星北上捞金奠定了群众基础。图为《射雕英雄传》剧照。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