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外脑”: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1988年实施的“价格闯关”更是将改革带到了一个生死转折点。这一年,在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联络安排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第二次访华,期间弗里德曼见到了当时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并与政界、学界做了广泛交流。弗里德曼先后三次访华,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力。这其中,以张五常为代表的香港学术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荐推动作用。图为1988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在作“论通货膨胀”学术报告。主席台最左侧的是张五常。
“保钓”:“保钓运动”,始肇于台湾,呼应兴盛于香港,传播影响华人世界30余年,2000年后方成内地民族主义行动实践者一个重要的常新话题。1996年以后,香港和台湾民间多次组织了登岛保钓的行动。但是日本每次都派出警船拦截,只有极少几次登岛成功。1996年9月26日,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的陈毓祥等五人在于钓鱼台海域跳海示威,其中陈毓祥遇溺身亡,有五万香港市民参加了悼念陈毓祥的集会。2011年1月2日,世界华人保钓联盟在香港成立。图为1980年,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民众手持“击退日本侵略者,保卫钓鱼台”等标语参加保钓示威。
中英街:中英街是内地人接触香港最方便的地方,由于实行了免税政策,这里还曾经是内地人买便宜“洋货”的首选地。从1980年开始,这条250米的小街先后经历了黄金热、电器潮、数码产品风,日接待游客一度达到8万人。然而,香港回归及开放内地居民自由行后,中英街失去了天然的优势,商品贸易逐渐衰落。如今,中英街还在热闹着,名声却大不如前,不幸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日用品一条街”和“假货一条街”。图为1997年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警察与中国边防战士在中英街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