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伊藤博文与英国达成协议,取消英国人在日本的治外法权,为日本扫除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立下首功。1894年,伊藤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发动战争,随着与清军丰岛海战的爆发,战争全面升级,及至李鸿章一生心血、洋务运动的标志性成果——北洋舰队土崩瓦解。
这就是伊藤博文送给他尊敬的李鸿章大人最大的“礼物”——脱亚入欧的日本发动战争,战胜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清王朝。这场战争在日本称为“日清战争”,在中国的干支纪年中,战争爆发的1894年是甲午年,遂称“甲午战争”。
如今,经历了两个甲子,120年过去。
其间,由于战败,大清派遣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签署《马关条约》。在马关春帆楼,伊藤乃如此评价手下败将李鸿章——“忠臣、儒臣、兵家、政治家、外交家,集此五种于一身者,华夏三千年来自孔明之后唯一人”。
在谈判期间,刺客小山丰太郎一枪击中李鸿章左脸。遭遇重伤的老人,内心深处想的是那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还将会变得怎样坏下去——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确认朝鲜国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
后人如此评价马关赔款——假若李鸿章没有挨上那一枪,也许日本对华索赔的3亿两白银不会减免掉1亿两。对中国伤害最深的则是——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如今两国争议的钓鱼岛,也正是在那时候随台湾一并归了日本。
而随着甲午战事的惨败,日本与清廷协商瓜分琉球的所谓“球案”,也不了了之,清政府再无缘照拂曾经的藩属国——琉球。随后,由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清朝花费三千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其间,日本吞并朝鲜,伊藤博文成为日本首任韩国统监。日本甚至在日俄战争中,再次以小搏大,战胜了沙俄,号称其脱亚入欧以来最大之胜利——脱亚之亚洲黄种国,战胜了幅员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白种国。而伊藤虽然位极人臣,其个人的命运或许不如李鸿章。同样是遇刺,1909年,伊藤在哈尔滨火车站被来自朝鲜半岛的安重根三枪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