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师身上,艺术家痛心地指出了体制观念、指挥水平、人才任用、科技含量、班子合作,乃至于指挥员性格、心态、素养等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A师的失败并非偶然,它已无可避免地陷入了重围。不突破重围,那就意味着灭亡,艺术家敲响了警钟。
艺术家对于中国军队、军人职责、命运的思考也体现在了C师上。如果说在A师上,艺术家更多地体现了忧患意识与悲剧意识;那么,在C师身上,艺术家则深情地赞叹了奋力进取与勇于变革的精神,对其寄托了时代的理想与希望。这是一支弱旅,是强大兵营中的一只“丑小鸭”;但小可以胜大,弱可以胜强,按辩证法的法则,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当他们抛弃自卑,发愤图强,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把军人的勇毅与谋略相结合,把强烈的进取心与科学、创新的精神相统一,那么,他们就创造了奇迹,就赢得了胜利。无疑,C师的胜利决非偶然,它像一面旗帜,召唤并鼓舞着中国军人在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路上迅跑。在对C师的颂赞中,艺术家确实站到了时代的前列,从而使我们耳目一新。
艺术家的精心也体现在了作品的构思与叙事策略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不能不承认,军队与军人,毕竟都是为战争、为胜利而存在的。
和平时期军人价值往往难以充分体现,军人的风采也难以尽显,一部思考未来战争的作品,失去了实际战争的舞台,那将会陷入何等的尴尬之中。艺术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把对一个时代课题的思考,与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演习联系在了一起。理性命题使一场军事演习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军事演习又使理性思考获得了生动、形象的故事化,即艺术化的展开。一场模拟实际战争的军事演习,把艺术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情与理,都紧紧地包孕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