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泥娃子到一代国君,朱元璋可谓生生死死,百炼成钢。我们在盛赞朱元璋的同时,也不得不折服作家朱苏进的才学和功力,是他把一个活生生的明君呈现在我们面前,并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还是刚愎自用;无论是体恤百姓,还是任人唯贤;无论是洞若观火,明察秋毫,还是苦心孤诣,当机立断,朱元璋作为开国帝王,其深谋远虑,过人智慧,不亚于三皇五帝,唐宗宋祖。作为明君,他顶天立地,叱咤风云,把皇权和专权运用到了极致。大明之所以能够传承280多年,与他的治国方略有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自幼就有鸿鹄之志,即使是饿着肚子,也能和小伙伴们指点江山,纵论天下。为了兑现诺言,他不惜冒着被暴打的危险,生生杀掉一头财主家的牛。后来父母双亡后,他背井离乡,投奔了义军领袖郭子兴,并拜郭为义父。从朱重八到朱元璋,从一介马夫,到征战疆场,他杀敌御寇,屡立战功。尽管义父的亲子郭天叙对其百般嫉妒,处处刁难,甚至无端陷害,他均化险为夷,逢凶化吉。他忍字当头,韬光养晦,历练意志。从一个泥腿子,要饭娃,一步步成长为威震八方,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
朱元璋也有自身的性格缺陷。比如: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无情无义等。他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也离不开辅佐他的王宫大臣们。像宰相李善长、刘伯温及他的贤内助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