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白崇禧不去指挥大别山区的反共战争也有问题。因为桂系军队,几乎全部都在大别山区。国防部部长办公室少将副主任赵援(四川人,政治上属桂系)对我说:“部长不出去指挥大别山区的作战不行啊!我们的部队(指整七师、整四十八师、整四十六师)全部都在大别山区。过去,整四十六师在莱芜被他们(指蒋介石、陈诚)送掉是惨痛的教训。现在他们在大别山区已经把他们指挥下的部队送掉了两三个整编师,我们的整七师和整四十八师被他们分割使用,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如果部长出去指挥,既可以照顾自己的部队,又可以寻找机会扩充部队和抓别的部队。”我同意赵援的意见。因为如果整七师和整四十八师被歼灭,桂系就失去枪杆子的支持,不仅白崇禧的国防部长保不住,而且李宗仁的北平行辕主任以及广西、安徽两省的桂系政权也就保不住了。但是出去一定要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坐镇”是不行的,必须调集足够的兵力,才能有必胜的把握。白崇禧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并为争取调集大军归他指挥向蒋介石讨价还价去了。白崇禧在决定出去指挥大别山区反共战争的时候,他的整个诡计可以概括如下:集中大军对大别山区解放军围攻,由东南往西北方向压迫。等到兵力大致集中后才到九江去指挥,发起进攻,随着进攻的发展迅即飞往武汉,逐渐地把武汉行辕主任程潜的指挥权也抓了过来,并盘踞在武汉不走,造成举足轻重之势。这个诡计在白崇禧看来也是“一举两得”的:首先对大别山区解放军的围攻是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其次是在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蒋介石逼他离开南京,他就去抓武汉,针锋相对,有来有往。
白崇禧怎样打算呢?在谈论到刘邓大军的时候白崇禧曾经说过:“不要看他总是跑来跑去地避战,他不打就是不打,一打就不含糊。”可以肯定,白崇禧认为刘邓大军是一个强硬的对手,“空城计”对刘邓是玩不得的。白崇禧又这样说过:“刘邓大军过得黄河,过得黄泛区,进得大别山,没有理由说他不能过长江,回江西。”“归师勿遏”,共军如果要回江西,绝对不能用“坐镇”来阻遏。非阻遏不可,就必须有绝对优势的兵力采取攻势才能行。白崇禧除了考虑对共军作战的问题之外,不得不考虑他和蒋介石的关系的问题:白崇禧在南京当国防部长,可以利用他的地位,来支持桂系的军事和政治的势力,即支持李宗仁在华北的北平行辕主任的地位,支持广西、安徽两个省的桂系政权,支持桂系的武装力量--第三兵团的整七师、整四十八师,第八绥靖区的整四十六师等等。日本投降后,蒋、桂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蒋介石、陈诚时时刻刻要限制和削弱桂系的政治军事势力,而桂系则时时刻刻要扩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