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新四军军长叶挺两次出走 无实权不甘做傀儡

2014-06-07 16:26:39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李一氓(文中的我)简介:李一氓(1903年 -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东大街。1925年加入共产党。早年赴勤工俭学,追求革命真理。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同志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

  项英既是新四军实际上的政委,又是中共中央东南局的书记。作为新四军政委,他的作战区域是大江南北;作为东南局书记,管辖范围则是长江以南的东南数省,而长江以北则属于中原局的管辖范围。1938年秋,六届六中全会上曾估计日寇将继续大举深入,粤汉路以东将成为敌后。项英很可能考虑到如人将浙赣路切断时,新四军就可以大发展,向南扩大根据地。1939年春,周恩来到皖南时,共同商定了“向南巩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的方针。“向南巩固”就是要保持住皖南现有的阵地,这需要有足够的兵力;而“向北发展”,则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皖南的战斗部队只有3个团的兵力,其中1个团还担负着第三战区指定的繁昌前线的战斗任务。作为新四军主要负责人的项英,他既要执行所商定的战略方针;作为东南局的负责人,他又要将党的工作重点放在长江以南的皖、浙、闽、赣诸省,这本身就是件较为错综复杂的事情。他很可能认为,八路军既已南下,新四军的半数以上兵力已位于江北,即可解决江北问题。中共中央在1940年春曾有一电,要项英直接负责指挥皖南斗争,巩固现有阵地。

  讲项英怕去敌后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他在南方三年游击战的那种环境中都过来了,还怕去敌后?但从皖南事变中的失利来看,他指挥大兵团作战之经验与能力是差些。尤其不应该的,是他在重围中,自己带了几个人想单独突围,又要来三年游击战中在油山那一套,打不赢就走。当时他叫我跟着走,我表示不同他们走,我对他们说:打游击也应多带几枝枪,多搭救出一些干部。后来,我找到几个军队和地方党的干部共30多人,离开大部队想走铜、繁一带过江。过了一晚,下山吃饭时见到五团撤退回来,我们于是又回到军部。虽然前后时间很短,但总感到这是一生中一件遗憾之事。

  关于项英问题,这是皖南事变遗留下来的一个历史问题。我认为,研究项英要根据事实,不是想说他好就好,想说他坏就坏,要实事求是。有些事情需要搞清楚,不要人不在了,就把问题都推到他的头上。譬如,错杀高敬亭的事,这件事没有经过第三战区,是通过第五战区搞的,江北方面决定执行的,项英和我在云岭都不知道,当时我们听了觉得出乎意料。那时,江北部队是属于地方党领导的。所以,错杀高敬亭的事责怪项英是不应该的。皖南事变是个有结论又没有结论的问题。

  1941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曾作出过《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这距1月14日大规模战斗结束仅隔一天,许多情况还来不及搞清楚。而且这个《决定》最后一条说:“将项袁错误提交党的七大讨论议处”,就是说还需要经过讨论才能最后定下来,但“七大”和以后的各次代表大会都未涉及到这个问题。因此,项英的问题没有最后解决。现在争议很多,只好让党史学家去议论了,但我相信将来终会有个实事求是的结论。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