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周恩来:当年不理睬“第三党”是不对的

2014-06-07 16:21:1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28年初,在上海的一部分国民党左派和一部分脱离中国共产党的人士及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响应邓演达等发表的《莫斯科宣言》,由谭平山等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

  “第三党”的成立及其政治主张

  1928年初,在上海的一部分国民党左派和一部分脱离中国共产党的人士及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响应邓演达等发表的《莫斯科宣言》,由谭平山等发起组织成立了“中华革命党”。会议推选邓演达、谭平山、章伯钧、季方、朱蕴山、邓初民等为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邓演达为总负责人,在邓未回国前由谭平山代理。由于中华革命党的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当时组织工农起义,建立农村根据地的作法,因此被人们称为“第三党”。该党成立后,以上海为中心,创办了《突击》和《灯塔》两个周刊作为舆论阵地,用大量事实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的暴行,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该党中央先后委派党员到北平、四川、江西、山东等地开展活动,建立地方组织。

  1930年5月,邓演达应中华革命党党员的要求,回国投身革命。邓演达认为,要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主张,进行当务之急的反蒋运动,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而继续利用国民党这块招牌,可以把受过国民党革命思想的熏陶,特别是仍然留在国民党及其军队中的不满意蒋介石统治的人团结起来。在他的建议下,“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以示继续以三民主义为指导革命的理论基础,复兴已被中断了的国民革命。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法租界内秘密主持召开了有十多个省区的三十多名代表参加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议通过了由邓演达起草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选举邓演达为总干事。该党在《革命行动》创刊号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双重支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这决定了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依附他们的反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以民族、民权、民生三项任务结合在一起,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革命。他们认为自己代表的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平民群众和工农群众,斗争的目的是实现三民主义,复兴中国革命,建立以工农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在外交政策上,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与各被压迫民族结成政治联盟。在对待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承认工人阶级政党是革命的政党,但不同意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根据地政权,不赞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而是主张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进行平民革命,通过建立平民政权过渡到社会主义。

  中华革命党及由其易名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大革命失败后,由国民党内部分化出来的左派,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而建立的政党。由于他们对中国革命许多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以及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本来有可能同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邓演达回国后,也曾多次主动找中国共产党负责人进行商讨,希望同中共建立联合反蒋战线。但由于中共负责人左倾关门主义,对邓演达等人组织的“第三党”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中共中央于1928年5月作出的《关于对第三党的认识和态度》的决定和6月召开的中共“六大”决议中,都把“第三党”看作是没有独立性的一部分失意的小资产阶级组织的政党,是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的工具。周恩来同志在总结这一经验教训时曾指出:“第三党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曾找我们谈判合作反对蒋介石,可是我们没有理睬他,这是不对的。”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