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年底的毛泽东心情少有地欣慰,战场捷报频传,国内土匪基本剿光,国内形势空前稳定,朝鲜战争虽然仍使军费居高不下,但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国家开支已经超过军费了。这可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100多年间中国第一次出现的事!
整个朝鲜战场就是个大军校,毛泽东已经提出要让所有陆军都去学一遍,他甚至认为这比办军校还好。他告诉志愿军争取和,不怕拖,让板门店的李克农不要心急:
“我们有了准备,敌人就不敢来,即使来了,我们也不怕。艾森豪威尔现在是骑虎难下,欲打力不从心,欲和心有不甘。所以我们现在是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采取行动为止。”
针对艾森豪威尔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反唇相讥,他告诉政协委员们:“由于美帝国主义坚持扣留中朝战俘,破坏停战谈判,并且妄图扩大朝鲜战争,所以,抗美援朝的斗争必须加强。”
“我们是要和平的。”毛泽东看着全神贯注的委员们:“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军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
毛泽东又以他惯有的非凡气概说了下面几句话:“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当然,理智而清醒的毛泽东并不认为只凭几句口号就能吓倒艾森豪威尔,他又告诫志愿军众将:“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于激烈化。艾森豪威尔正为其上台后的朝鲜军事行动作准备。单就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作估计,敌人从正面向我较坚固的纵深工事施行攻击的可能,不如向我后方两侧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大。”
已回京的彭德怀立即电令邓华着手进行反登陆作战的准备,毛泽东甚至向邓华提出三肯定:“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
志愿军的反登陆作战准备是实实在在地进行的。不但原定回国的38、39、40军3支从入朝打到现在的劲旅调往西海岸反登陆,还将国内第二批轮换的1、16、21、54军4个主力野战军立即抽调入朝,6个铁道兵师也入朝抢修备用新线路。到1953年3月,在朝志愿军已达19个野战军,8个地炮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和1个公安师共达135万人,是时是志愿军在朝鲜数量的最高点。派往朝鲜的野战军数量甚至已超过了留在国内的数量。
志愿军空军则准备了14个师500架飞机准备投入作战,连刚刚初具规模的海军也调了一个鱼雷艇大队到鸭绿江口停泊,一批志愿军海军人员还入朝参加了布设水雷行动。这样,志愿军的陆海空三军先后都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从1952年末到1953年春,180万中朝联军连同朝鲜的广大百姓日夜施工,到1953年4月底,北朝鲜除背对志愿军的鸭绿江一线外,从正面战线一直延伸到东西海岸,都形成了一个以坑道、地道和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的弧形防御体系,成为一条纵深20至30公里、总长竟达1,100公里的钢铁防线。
中朝军队在美军可能登陆的东西海岸设置了纵深10公里的两道防御带,此外还有堑壕、交通壕3,100余公里和不计其数的火力点和掩体。此外,志愿军还储备了够全军吃8个半月的2.5亿斤粮食和12.38万吨弹药。
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体系,美国人没敢妄动半步,在朝鲜战争中出足了丑的中央情报局这次终于给出了较准的情报:
“目前在北朝鲜的部队,大约有19个志愿军和5个北朝鲜军团。其中大约有30万人部署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立即投入海岸地区的作战……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在朝鲜发动进攻,志愿军将展开最大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
连制订登陆战的克拉克也彻底泄了气,他认识到贸然进攻的可怕后果:“志愿军沿海滩的防御体系和前线的防御体系一样,纵深的距离很长,并且它的效力大部分依靠地下设施。但是,除地下工事外,还有一道道的明壕从滩头向后分布,因此,任何从海上攻击的部队,一旦他们在岸上获得立足点,即被迫去攻击一道又一道的战壕。雷区到处都是。大部分稻田地区被水淹没,使它们变成战车的大陷阱,使我们的装备在泥淖中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