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防部的命运也几经波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防部长所肩负的使命各有不同。如今的国防部,是国务院系统的军事工作机关,负责中国的各项国防事务和军事外交等事务。建国以来,先后担任过我国国防部长的有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徐向前、耿飚、张爱萍、秦基伟、迟浩田和曹刚川,现任国防部长为梁光烈。作为国家防卫力量的重要象征,国防部长们都经历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关键时刻?他们演绎过哪些精彩动人的国防故事?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建国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任国防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众多杰出军事将领中,毛泽东提名彭德怀出任第一任国防部长。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当年彭德怀的军事参谋(相当于秘书)王亚志。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忆起在彭德怀身边工作的日子,仍然激动不已。
千里决胜一江山岛
在国防部长任上,彭德怀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攻打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湾外,是当时国民党军占据的大陈岛的北侧屏障,距解放军驻守的东矶列岛很近。1954年7月,华东军区建议攻打一江山岛,为下一步攻占大陈岛创造条件;从长远看,解放东部沿海小岛,是为最终解放台湾做准备。毛泽东和彭德怀都同意采纳这一建议。8月,华东军区在宁波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任司令员,开始了作战准备。
但这一年11月下旬,形势突变。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在大陈岛海域举行了3次联合军演;12月2日,台湾和美国又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于是,在华东军区“拟于20日攻打一江山”的报告上,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粟裕同志: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
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批示后,一面电告华东军区推迟行动,一面仔细权衡美军可能的反应。他认为,要弄清楚美国的底牌,就不妨在一个小岛上刺激它一下,但我军必须取胜。他特意询问在浙江前线的张爱萍有没有取胜把握?张爱萍说:“‘绝对’二字不敢说,但只要美军不插手,把握肯定有。如停止进攻,老兵复员后,重新训练新兵反而不利,建议仍按原计划实施。”
在报毛泽东批准后,彭德怀决定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进攻。
1955年1月18日上午,彭德怀、粟裕、陈赓和有关负责人,走进了设在中南海居仁堂的总参谋部作战室。此时,对一江山岛的轰炸已经开始。值班参谋进来说:“前线发来电报。”彭德怀命令道:“念。”“我军航空兵在歼击机掩护下,轰炸机3个大队、强击机2个大队,于8时轰炸了一江山岛;另,轰炸机、强击机各1个大队,轰炸了大陈岛的指挥通信设施和炮兵阵地,现飞机已全部返航。”彭德怀听完汇报,看看手表说:“快两个小时了。”陈赓高兴地说:“过去打仗,我们总挨敌人飞机的轰炸,这次也让敌人尝尝飞机下蛋的滋味。”作战部代部长王尚荣说:“下午,航空兵还要配合地面炮兵实施火力准备。”
这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彭德怀身上。他知道,大家最担心的是美国的反应和态度。他说:“我们都打过仗,知道部队出动从下决心到出发,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美军要来干涉,它首先要判明情况,弄清我们是不是攻岛,是只攻一江山岛,还是攻大陈岛。还要判明我们在战区的兵力……估计一两天内美军难以到达战区。这样,我军就有了比较从容解决战斗的时间。告诉部队,占领一处滩头阵地后,后续部队要源源上去。我军能打夜战,加上明天一天,估计可以攻下来……成功与否,今天下午是关键,作战和情报部门要密切掌握情况,随时汇报。”
地面攻击一江山岛的战斗,在当天中午12点正式开始。1.2万余发炮弹和300多枚航空炸弹倾泻在1.7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我军登陆部队在火力掩护下抢占滩头阵地,经过3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086人,俘虏567人,占领了一江山岛。情况果然如彭德怀所料,美军当天没有“协防”,直到1月底才调来大批海军、空军,迫临浙东近海。但最终,美国政府出于对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决定让蒋介石的军队从大陈岛撤退。
从此,浙江沿海的岛屿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