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新四军华中根据地抗战:两年灭敌十余万

2014-06-07 16:17:00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新四军,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后,将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为了加强党对华中抗日斗争的领导,大力发展华中,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的命令,将统一整编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约两万人)南下盐阜,增援新四军黄桥保卫战。1940年10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率领下,攻克阜宁县,阜宁人民重获新生。

  1941年7月,日伪军组织1.7万余兵力对新四军军部驻地盐城为重点的盐阜区发起第一次大规模“扫荡”。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一边阻击、伏击日伪军,开展反“扫荡”斗争,一边保护军部和华中局领导机关顺利地转移到了阜宁县。从而使阜宁县不仅成为新四军第三师部队领导和指挥苏北盐阜区和淮海区军民开展抗日斗争的军事政治中心,而且成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领导和指挥全华中军民开展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事业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日伪军的第一次大规模“扫荡”中,由于敌强我弱,新四军军部暨华中局领导人于7月10日撤离盐城,21日转移到老阜宁县境,8月19日暂驻板湖侉周庄,11月10日移驻陈集停翅港,在阜宁县共驻扎了1年零5个月时间。

  日伪军在第一次大规模“扫荡”企图破产后,毁我军部之心不死,又于1943年春组织2.4万余日伪军,对以军部驻地阜宁县为重点的盐阜区实施第二次大规模“扫荡”。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为便于第三师部队反“扫荡”,实施有效歼敌,于日伪军发起大规模“扫荡”前的1942年12月25日,从阜宁县向淮南黄花塘转移。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陈毅在阜宁县战斗工作了10个月之久。

  八路军第五纵队暨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的部队自1940年10月开辟阜宁后,其领导机关及第8旅部队在阜宁县驻扎达了5年之久,直至抗战胜利后,黄克诚师长兼政委于1945年9月率第三师全体将士开赴东北新的战场。

  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驻扎在阜宁县的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战争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军事夹击之中,惨遭日伪军的“扫荡”、“清乡”与蚕食、伪化,及国民党顽军的袭击,加之日伪顽疯狂的经济封锁和掠夺,抗日军民几乎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领导全华中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坚持、顽强拼搏,不仅粉碎了日伪军残酷的“扫荡”、“清乡”及国民党顽军的猖狂进攻,保卫、巩固和全面加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建设,而且为战略反攻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开创了辉煌的业绩。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