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年前的10月,英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今天,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再次重温那段历史,一同走近这座万园之园,了解它的美丽与哀伤。
西北郊海淀园林密布
讲到圆明园要先从海淀说起。现在的海淀区,也与北京西北郊的地理地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上世纪50年代时,清华、北大就有泉眼,大概能冒出来一米。60年代中,在颐和园东面六郎庄一带的水稻田里面,我还看到水稻田里面确确实实有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来。在清代初期,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上,泉眼很多,泉水很多。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写到,京西一带水从地下往外冒,在草木之间有小溪几十处。什么叫淀?泉水流出来之后,在低洼地形成一个小的水波,就叫淀。所谓的海淀就是比较大的水面,像海一样。
海淀有山、有水、有湖、有林、有草,非常适合构筑园林。从明代以后,很多统治者在香山、玉泉山这一带开始构筑一些皇家的园林和宫苑。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到了康熙朝,开始在北京西边风景优美的地方构筑园林,从康熙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差不多150年。
1860年时,在北京的西北郊,到处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概有八九十座。园林东面起就是清华大学,有熙春园、镜春园,这两个园现在就在清华大学里面。本来熙春园是清代的一个园林,后来道光皇帝即位之后把这个地方一分为二,靠近东北的地方还叫熙春园,赏给五阿哥奕誴。靠西边叫镜春园,赏给四阿哥,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