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陈粟大军兵临上海:国名党中将起义做内应

2014-06-07 16:14:0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上海解放之后,指挥作战的粟裕曾经说过:“在这里我更特别提一下上海党组织的作用,上海地下党组织有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坚强的群众基础。

  上海解放之后,指挥作战的粟裕曾经说过:“在这里我更特别提一下上海党组织的作用,上海地下党组织有悠久的斗争历史和坚强的群众基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解放区输送了大批干部,帮助采购、转运了大量物资、药品,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在上海的解放中,他们更做了大量艰苦扎实的工作,是我军解放上海的坚强内应。战斗发起前,他们对上海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火力分布作了周密的调查,绘制成图,送给了我军。攻城战斗发起后,他们组织了工人护厂,学生护校,保护公共财物,维护社会治安,积极支援上海的解放斗争,使上海在攻城战斗中,没有停过电,没有停过自来水,电话局照常工作,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粟裕所说的内应,其中还包括联系策反。在张权起义失败、解放军不能完全地和平解放上海之后,上海的地下党并没有放弃对策反的努力,他们仍然积极联系,并最终促成了刘昌义将军的起义成功。

  国民党第一“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刘昌义曾是民革上海临工委的重点策反对象。

  早在1948年11月,刘昌义因为对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感到绝望,就参加了上海地下民革,并与民革方面的负责人王葆真等约定“相机起义,迎接解放”。但不幸的是,民革“京沪暴动计划”提前暴露,幸而王葆真在被捕前把所有起义的资料转移走了,加之王葆真在狱中坚贞不屈,在严刑拷打之下,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刘昌义才得以在国民党大肆逮捕追缉所谓“京沪暴动案”的余党时,仍能在国民党内隐蔽起来。

  第一次起义虽未成功,但正义的种子已经在刘昌义的身上发芽,所以自身安全以后,刘昌义并非心有余悸,而是仍在不断地寻找机会阵前起义,并常常为自己不能“相机起义”,而陷入深深的苦闷中。1949年3月,汤恩伯把自己作总司令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由南京迁到上海,4月,他下令成立以石觉为司令的“淞沪防卫司令部”,又把原有的第一、第七“绥靖”区合并,这样作为第一“绥靖”区的中将副司令的刘昌义也随着司令部迁到上海。不过,刘昌义只是一个光杆副司令,手里并没有兵权,他只好借口养病,住进上海新亚饭店。

  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了,40万解放军虽在一时一地受到阻挡,但整体攻势锐不可当,赋闲在新亚饭店的刘昌义除了偶尔参加一些作战会议外,手无兵权,无法实现阵前倒戈,随着战事的发展,他越来越苦恼。虽然他不是很容易能见到汤恩伯,但是他也要找汤恩伯碰碰运气。

  在汤恩伯的公馆里,当刘昌义问到作战情况时,汤恩伯以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说:

  “打得不好,都是些窝囊废。”汤恩伯的脸上一片阴云,正中刘昌义的下怀,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来可能会达到目的,于是就继续在汤恩伯面前拱火,说:“不会吧,这些可都是国军的精华呀!”

  “是真的。彦峰兄,我们真人面前是不说假话的,”汤恩伯果然一步一步走进刘昌义的目标,“党国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我们稳住了上海的阵脚,将来定是能光复全国的,你很能打仗,可要帮助维开(石觉)好好打呀。”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