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美日双方合计损失航母6艘、舰载机250架,阵亡11500人。这次海战再次印证了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是夺取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利器,也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对航母的发展和运用。
图为2013年12月6日拍摄的莱特湾一角。
【作战起因】
美在太平洋组织大反攻
1944年,美军夺占马里亚纳群岛之后,又开始向太平洋战争大反攻的下一站——菲律宾进发。日本坚持负隅顽抗,在菲律宾方向组织代号为“捷一号”作战。
基于当时美日双方实力对比的巨大差距,日海军已经不再是与美舰队决战,而是转向阻止美军的登陆部队,明显表现出在战略和战役指导上的被动。
日方作战计划中炮轰莱特湾的时间定于10月25日清晨。小泽、栗田、西村、志摩各路编队从不同方向驶往作战海区。然而,日本出师不利,10月22日,栗田舰队遭美潜艇袭击,被击沉2艘巡洋舰,其中1艘是栗田的旗舰。栗田只好将“大和”号战列舰改作旗舰,整顿士气,率队继续航行。
【作战行动】
美军抓住战机穷追猛打
美军首先发现的目标是栗田舰队。10月24日,哈尔西派出200多架舰载机,对栗田舰队进行了5次猛烈的空袭,重创日军。哈尔西判断,栗田舰队受到空袭的沉重打击后正在逃跑。哈尔西对栗田舰队放松了警戒,率领他的全部兵力浩浩荡荡急速北上,准备于次日痛歼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临行前,他致电金凯德,作了简短的通报。留下圣贝纳迪诺海峡空空荡荡,无人把守。就在哈尔西起程全速追击小泽舰队不久,栗田又令人意外地率领编队杀出回马枪。金凯德未能及时获悉栗田舰队卷土重来的消息,以至圣贝纳迪诺海峡出现了防守空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