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国德国有多达3400吨黄金储备,在全球仅次于超级大国美国。不过,这批被称为“德意志最后宝藏”的黄金却有一半以上存放在纽约、伦敦和巴黎。原来,冷战期间,面对苏联的威胁,为防患于未然,联邦德国政府决定“尽可能地往西”转移黄金储备。德国《明星》周刊日前披露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世界上最安全的仓库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纽约联储)的保管库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仓库”,德国的黄金就被放置在纽约联储地下5层的金库里。金库距离地面约25米,低于海平面15米,直接建在曼哈顿岛下面的花岗岩岩架之上。要进入这个金库,要穿越弯弯的地下道,以及五重厚厚的铁门。在入口,全副武装的保安人员警惕地来回走动。入口的标牌上写着:“黄金是不可阻挡的”。纽约联储的一名员工操作后,门开了。守卫人员再移动一个82吨重的装置,闪闪的黄金墙呈现在眼前。
这个仓库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仓库,共藏有55万块金条,每块重约12.5公斤,长25厘米,纯度高达99.5%,总价值达900亿美元。这里的保护措施相当复杂,只要一个错误的举动,所有的门就会在5秒内关闭。这是一座堡垒,80年来,从没有强盗敢来冒险。
纽约联储的这个仓库自称是“黄金守护者”,有60个国家把自己的黄金储备藏于此地,它们中有美国的盟友,也有美国的“敌人”。不过,每个仓库的门上,并没有写明这些国家的名字,只有黄金储备的数字。
德国曾多次提出看一下它的黄金储备的要求,但美国一再拒绝,给出的理由是:“可能会对金库造成安全隐患和程序问题”。这待遇甚至不及游客。至少,各国游客只要经过提前申请,就可以坐电梯来到地下金库的入口参观,可以站在140吨重、固定在混凝土上的钢制保险门前合影。2007年,德国央行官员终于被允许在一个特殊的接待室里看一看德国的金条,德国人还抽出几块称了称重量。纽约联储要求,德国方面不准把情况公布出来。
“经济奇迹的遗产”
德国的黄金储备是“经济奇迹的遗产”。二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大力发展优势工业,除汽车外,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齐头并进。从1950年到1970年,西德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0%以上。
从历史中汲取深刻教训的西德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力求保险。二战后,西德政府几乎没有什么黄金储备,直到1951年,德国央行的前身——西德联邦中央银行购买了500公斤黄金。此后,西德的黄金储量越来越多,20年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而在西德民间也掀起储备黄金热潮,其总量甚至超过国家储备。西德阿登纳政府认为,黄金储备一方面可以在国内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黄金兑换成外币,可以抵御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
不过,战后被西方盟国和苏联接管的德国人并没有安全感。特别是西德人,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高潮期,非常害怕苏联入侵。由于担心苏联坦克涌入,西德政府最终决定把黄金存放到“尽可能西边、尽可能远离铁幕的地方”。
其间,西德对英、法、美积累了大量的外贸顺差。它需要这些昔日占领国的军事保护,而这些国家却手头拮据。于是,西德向英、法、美提供了一些贷款,并制定了一个“君子协定”,即西德在这几个国家存放黄金。这样能增加信任,而“占领国”在周转不开的时候,也可以私下挪用一些。之后,西德政府将其黄金储备分散转交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