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了与主张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第二国际割裂的产物,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依靠暴力革命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的苏联为向世界各国输出革命的工具。它实际上代表苏联最高当局的旨意,为苏联国家利益服务。但是,这样一个机构在上世纪20年代,却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发生过一段奇特的关系。
多种因素促成最初的合作
共产国际与孙中山二者关系的发生,起源于两个因素:
一是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崇敬。早在1911年10月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就引起列宁的关注,他接连发表多篇文章,高度评价了这场革命的世界意义,说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遭到破坏”,称赞“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称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二是苏联当时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成立就受到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包围、封锁和侵略,处境十分困难,急需摆脱这种困境。恰巧这时中国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帝爱国五四运动。列宁就指示共产国际、苏联外交部、在俄华人团体等机构,纷纷派出代表,到中国物色反帝、反北洋政府的政治、军事势力与苏联合作或结盟;更希望找到共产主义者,帮助建立革命政党,成为俄共的兄弟党,在中国进行革命,建立与苏联结盟的新政府。由于当时是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权,直系吴佩孚、闽系陈炯明、西南军阀唐继尧、山西军阀阎锡山及孙中山等,纷纷进入了苏联最高当局的视线。共产国际等机构的代表,提供了这些对象品质如何崇高、思想如何先进和如何对苏表示友好等的详细报告。1921-1922年,通过筛选,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最终确定与孙中山合作,帮助陈独秀建立共产党。
此前,孙中山在反对北洋政府的斗争中,由于路线不对(不反帝而妄想争取帝国主义的援助);不依靠国内人民大众(而依靠少数帮会勇敢分子、海外华侨、地方军阀),所以屡起屡折,到1922年,由他经常拨巨资全力支持而壮大的军阀陈炯明投靠直系而反戈,甚至炮轰广州越秀楼总统府。孙中山哀叹“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因此,孙中山也欢迎苏俄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