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31日,运-10首次从成都飞到海拔3540米的拉萨市,此后又连续六次带商载进藏。
1980年代初,在运-10进行试飞测试各种相关数据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运-10改型的设想。从军民两用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对运-10进行改型。首先通过运-10的改型完善该机的技术性能;其次,通过对运-10的进一步开发,推动航空业在材料、工艺等性能上的全面进步;通过改型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使开发技术能力不断增长。运-10如改装CFM56涡轮风扇发动机,将使燃油消耗率下降20%,提高经济性,降低噪声水平,可满足FAR-36的第三阶段噪声标准要求。如果加长机身3.5米,则可提高装运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如在机身左前方开大口,则可改成客货两用机,也可用于军用运输。酝酿中的运-10改型机包括:客货两用干线飞机,货运最大载重35-40吨,装运12个集装箱或载客189名;四发加长型民用干线客机,全经济级234座;双发中短程民用干线客机,全经济级189座;军用空中预警指挥机总体方案设计论证;军用运输机,军用救护机。
研发意义
运-10飞机的试飞成功,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空白,是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在设计技术上,有10个方面为运-10运输机国内首次突破;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工艺是国内首次在飞机上使用。经过大量试验和试飞实践,证明运-10飞机具有较好的操稳特性和安全性,它不易进入尾旋并易于改出尾旋;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其阻力发散马赫数优于同类飞机(注:阻力发散马赫数是指飞机上出现激波,阻力骤增时的马赫数。运-10飞机出现激波较波音707飞机迟。);具有较好的机场适应性,在当时的机场条件下,可使用的国内机场较波音707和三叉戟飞机为多。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改装发动机、加长机身,可提高其经济性;如在机身开个大舱门,可改作客货两用机或军用运输机。同时也是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合适的候选机。通过运-10飞机的研制,共取得有应用价值的成果147项,其中获得部、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6项。1986年运-10飞机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运-10飞机设计任务时,主要从首长专机考虑,要求能“跨洋过海”,航程达7000公里,致使飞机结构及载油重量增加,商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