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战爆发前的一年,美军开始从和法国合作的M1918型155毫米口径火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完全自主的榴弹炮。该火炮被命名为M1型155加农炮。与M198式155毫米加农炮36.4倍口径的炮管相比,M1炮管是它的1.24倍,达到了7.03米,使用高性能炮弹时炮口初速很高,最大射程可达23.5公里。这种新式大炮重达13.5吨,美国人亲切的给予它外号“长脚汤姆”。这门火炮移动时要用3轴6对车轮,使用牵引力180千牛的M4式牵引车牵引。但是使用卡车牵引的巨炮在坡地和恶劣道路的通行能力极其糟糕。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美国自然考虑到运用坦克底盘来搭载这门火炮。但是为什么不省略M4坦克牵引车,而直接装载在M4坦克底盘上呢?于是美军采用了配备了水平悬挂的,M4A3E8坦克的底盘。新的车辆被命名为T83自行火炮,旨在替代已经开始老化的M12型自行火炮。
和M12一样,T83自行火炮也在车体后部安装了一个巨大的驻锄以供火炮在大仰角射击下保证稳定。在上部结构上,T83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这美军自行火炮敞开式的外形,这一方面也是因为M1型155火炮的体积太大。不过设计的时候还是考虑人员的安全的,在车体的两侧有厚达25毫米的装甲以保障不被飞散的弹片杀伤。由于使用坦克底盘,下半部的装甲更厚,车体前部驾驶员处,有倾角46度相当于100~105毫米的装甲。为了对付地雷,车体底部的装甲有12~25毫米厚。而装载的M1型火炮射程俯仰角可以达到负3到45度,而水平的左右角度各为18度已经非常可以了。T83车体内能容纳20发炮弹。作为自行火炮,20发炮弹有些少,不过T83自行火炮进行作战时,由T30弹药输送车提供炮弹。为了装填炮弹方便,炮尾要有较大的空间。M40的后舱板打开后与地板齐平,变成了炮手操作的平台,可以让炮手有较宽敞的空间装填炮弹。通过测试后T84被命名为M40型155毫米榴弹炮搭载车,而美国士兵则给了它一个更有气势的名字“大肖特”。
在M40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研制进程中,由于M1A1型155毫米炮的炮管太长,使得火炮重心较为靠前,为此在炮身两侧有较大的两个筒状平衡器,这也是所有M1A1式155毫米加农炮的特征之一,在自行化后的M40自行加农炮上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筒状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