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折绝妙的讽刺书。
穷兵黩武,屡战屡败,诸葛亮北伐,终不进尺寸之土,而刘蜀已空,人物殆尽,刘禅被剥夺政治权利,不能自由。在诸葛亮之世乃至死后十二年诸葛亮亲定接班人蒋琬死前,刘禅终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政由葛琬,祭则寡人,言出臣口,不闻于君。蜀之境,刘名存而实亡。
诸葛亮用兵,进如山,何其慢!退如风,何其快!慢者,假意也,快者,畏变也。慢出而快回,诸葛亮意在内而不在外也,攘外必先安内,诸葛亮在真正篡位之前,不会真心北伐。使蜀易主换姓一归诸葛,诸葛亮才会真心北伐。
蜀书第十李严传:「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诸葛亮北伐,动辄退兵,匪夷所思,并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其志将内篡故耳。诸葛亮身在外而心在内,恐朝中有不测之变,危及自身存亡,所以诸葛亮北伐,总是若即若离,不思进取。不论胜败,必速退而回,其志在内而不在外,在蜀不在魏。北伐是假计,内顾是真图。
如此情形,曹操也有过,曹操平定汉中时,本可一鼓气进取巴蜀,而裹足不前,急速北还,其疑虑之心情,不在智力不足以撼蜀,而在后顾之忧虑,恐有内变。
蜀书第七法正传:「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
曹操冒过两次只顾伐外而不顾安内的险,一次是为父报仇伐徐州陶谦,不料自己老巢中有陈宫张邈等人乘机搞内变,引狼入室,使吕布占据曹操大本营,曹操差点因此而命丧黄泉。
魏书吕布传第七:「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