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虚委北伐,蛇行内篡。
诸葛亮内篡之图,与司马懿同出一辙,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诸葛亮谋虑远而寿命短,不幸失败,司马懿城府深而寿命长,有幸成功。
诸葛亮北伐之意,不在北而在南,北伐者,南篡也。诸葛亮虚委北伐,蛇行内篡。南辕北辙者,蛇行也,道路是曲折的,意图是孔明的。
蜀书第五诸葛亮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英才大志而北伐无能,为何?我以为诸葛亮之志不在外而在内,不在伐魏,而在图蜀。
北伐南图,诸葛亮图在南而北行,看似匪夷所思,实乃极其微妙,此中有机,其为大玄。诸葛亮连年聚集倾国之兵,进行北伐,用兵不戢,屡耀其武。领兵炫耀武力,名为北上伐魏,实乃南图换位,向刘禅及其保刘派炫耀武力以示威。向巴蜀民众宣示自己的威严,巴之倒悬全由葛宰,蜀之正邪皆在我亮。假意北伐,真图南篡。
蜀书第五诸葛亮传:「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诸葛亮深知「在内而危,在外而安」,是以假意北伐在外而安,拥兵自重枕戈待旦,以待天时,以待地利,以待人和。时与机皆万全时,诸葛亮才会篡位。对蜀国乃至天下,诸葛亮追求完全占有,更追求安全占有,「十全必克而无虞」之时,诸葛亮才会一举篡位。
诸葛亮假意北伐,所以每战必不胜而退,虽胜而必退。诸葛身虽拥兵在外,以求自安,而谋中之意,常恐宫中有变。所以在军营最关注的不是军事而是政事,诸葛亮在北伐军营中依然办政治业务,宫中稍有不测,即刻回师「靖乱」。在篡位大业上,诸葛亮学周文王,与曹操司马懿如出一辙。
蜀书第五诸葛亮传:「诸葛亮死后,刘禅致悼词,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叡笃诚,受遗讬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