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这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赋于华中军区在苏中作战的任务,说明苏中战役带有战略侦察和战略试点性质。粟裕深感重任在肩。
敌4倍于我,我6比1打敌。首战宣泰,再胜如南
自从中央军委作出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决策之后,粟裕就严密注视着敌人的动向。
6月中旬,蒋介石完成了对苏北、苏中的进攻部署。第一绥区汤恩伯(7月中旬改调李默庵接替)所部5个整编师5个旅计12万兵力集结于南通、靖江、泰州、扬州一线,企图首先攻占如皋、海安一线,扫清沿江地带,然后由海安、扬州北进,与徐州、淮南部队会攻两淮(淮阴、淮南),消灭我华中野战军,或逼我华中野战军北撤山东,一举攻占苏皖解放区。
此时,华中野战军集结于海安、如皋一线的有陶勇、王集成第一师,王必成、江渭清第六师,管文尉、吉洛(姬鹏飞)第七纵队共19个团3万余人。在苏中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是4比1。蒋介石扬言:“3个星期足以收复苏北,再3个星期结束苏皖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