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粟裕召开各师和纵队首长会议,传达中央和新四军军部关于华野主力去淮南作战的指示。各部队首长一致要求,首先在苏中打一个胜仗再走。粟裕认为,这个行动关系战略全局,应由华中分局作出决定。会议一结束,他就从海安出发,长途跋涉300余里,赶到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驻地淮安,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副司令员张爱萍、副政治委员谭震林面商如何执行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令。四人均赞同粟裕的意见。6月29日,面商的当天,四人联名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发出了报告。
然而,为了执行中央军委外线的作战计划,陈毅不同意这一建议。
就在这时,蒋军要向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等各解放区进攻的情报纷纷传来。中央军委毅然决定先在内线作战,指出:“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这个决定,实际上批准了华中军区的建议。
7月13日,正在加紧进行苏中战役准备的粟裕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苏北大战即将开始,蒋军将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东,由江北向北,三面同时动作,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汉。在此种情况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后,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