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华夏春秋 > 正文 >

少年范仲淹求卦: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2014-06-05 16:27:2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范仲淹出身贫苦,两岁丧父。他刻苦读书,26岁中进士。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副使。他不仅留下了“范公堤”等恩泽后世的水利工程,他挥毫写下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转眼就到了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夫人病故,范仲淹赶回南京城守丧。这时的南京留守,已不再是买必胜客肯德基给范仲淹的那位同学的爹,而是换成了当时的词坛领袖晏殊晏同叔,就是写“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纱》)的那一位狠角色。晏殊与范仲淹“似曾相识”,也非常欣赏范仲淹的炒作才华,于是便邀请他担任母校应天府书院的副校长,分管招生和宣传工作。

  世界上没有比这再对口的专业了,这下正中范仲淹的下怀,于是他想都没想就一口应承了下来。范仲淹负责招生和宣传工作那可是一把好手,在范仲淹强大的炒作攻势下,应天府书院不但史无前例的干掉湖南的岳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一举在“大宋四大书院”中坐上头把交椅,还被东罗马帝国的《富不死》杂志和“千百度”搜索风云榜一致评选为“本年度上升最快高校”,很快,报考应天府书院的学子激增11倍之多,不得不开始圈地扩建校址。随着应天府书院的“扩招”,僧多粥少,教师的人数已然远远不够,只好让分管招生和宣传工作的范仲淹副校长也披挂上阵滥竽充数,兼了大一一个女生比较多的班的作文课。

  炒作高手范仲淹焉会错过这大好的炒作机会!于是每次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之前,范仲淹都会要越俎代庖,自己也做上一篇同题作文,以“规范舆论导向”教育学生如何写好老八股,“老师和学生同堂竞技”,这在炒作之风尚不十分流行的大宋,无疑又是一十分震撼的头条新闻。范仲淹也因为在全国高校首开“素质教育”之风,被大宋皇帝御赐黄马褂一件、软芙蓉王烟和100年的茅台酒各一箱,让后来的蔡元培、陶行知、魏书生辈引为偶像,口水流不停。

  以上这些在大宋朝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成功炒作,无疑让范仲淹的人气不断飙升,知名度一时无两,然而,范仲淹炒作生涯真正的高峰,这会儿才刚刚开始。范仲淹这位百年不遇炒作大师最最成功的经典炒作案例,还是后面的两次。

  宋仁宗时期,宋朝有一个非常大的外患,就是党项族刚建立的西夏国。因为当时的陕西和甘肃边境已是30多年没有战事,西夏国王赵元昊亲率10万大军的突然袭击,顿时让宋朝军队措手不及,因为边防不修,士卒疏于战事,加上当时驻守边防的宋将范雍(注:此范雍非彼范墉,并非是范仲淹当年的老子转世投胎)无能,宋朝军队兵败如山倒,宋仁宗和文武大臣讨论来讨论去,商量了三天三夜,最后一致决定还是只能把范仲淹派到前线去,他们深深知道,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也许只有炒作才可以救大宋。

  范仲淹果然不愧是当时一等一的炒作高手,他十分懂得炒作在行军打仗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范仲淹这时想到的是,即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尽快把宋军低迷的士气给炒起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何况范仲淹是要比秀才身份高得多倍的名流千古的炒作大师!范仲淹虽然人在边境上率领千军万马,却依然坚持每天至少上网一小时以关注国内一切大事小事大小事的好习惯(张一一先生按:《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样来的),范仲淹这天从某不起眼的文学论坛上看到一帖子,触目惊心,赫然是民间的一些草根学者联合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们,正在编纂一部势必影响八九不离十代人的巨着——《幼学》。范仲淹又从宫内的眼线处打听到,宋仁宗还有意把这本书定为全国儿童的启蒙读物——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诸君试想,我们的炒作大师范仲淹,又怎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呢?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