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美国积极插手南海问题,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近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指责中国试图拦截菲律宾前往仁爱礁“换防士兵”的船属于“挑衅及引发动荡的行为”,要求中国克制。同时,美菲联合军演也将继续进行,规模或超出《菲美共同防御协定》框架。美国希望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而且,美国还通过与东南亚国家联合军演加速重返东南亚进程。
在南亚,美国积极拉拢印度,借重印度抗衡中国,联合印度遏制中国崛起。而印度希冀通过美国影响力借机扩大本国的势力,在全球战略中充当美国的遏制中国的伙伴。美国主动向印度提供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安全合作计划。还把军民两用的美国技术转让给印度,与印度签订了后勤支援协定和通讯、协同合作和安全备忘录。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积极支持印度东进太平洋共同遏制中国。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积极鼓励印度在亚洲和太平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美国全力支持印度的“东向”战略。同时,美国鼓励印度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关系,加强防务关系遏制中国。
文章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不断推进使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更为恶劣。面对这种不利战略态势,中国必须强化军事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努力扞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并积极以地缘经济优势击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团结大多数周边国家,积极化解矛盾与冲突,化对抗矛盾为合作,进一步强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削弱周边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度。
罗援:中美没有尊重和平等 美国其他强调都免谈
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近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领略了中国军方高官的直言和坦率,同时参观了中国航母“辽宁舰”,并在国防大学发表演讲。14日下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做客人民微博微访谈,就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与亚太地区局势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提问:您能否解读一下,中美新型军事关系的“新”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罗援: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不等同于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也不等同于在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的敌对关系,而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服从并服务于两国元首确定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就是不冲突、不对抗。在这个框架之内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应该是以相互尊重、平等、稳定、互利为核心的军事关系。相互尊重是前提,必须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和安全框架;其次就是要平等不能盛气凌人,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别国利益之上;稳定是保障前面两大因素的条件,不能为一些偶发事件而影响中美关系大局;互利是双方致力于建设的新型军事关系不应该是一种零和的关系,而应是一种互补共赢的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更多地是强调稳定,而中方更多地强调尊重和平等,这在中美双方的侧重点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们认为没有尊重和平等,后面两项都免谈。
网友提问:在您看来,为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中美两国具体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更有深度、广度的务实合作?
罗援:中美面临的主要威胁无非是天灾与人祸。对于“人祸”的解读,由于双方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合作起来会有一定的麻烦和困难;但是对“天灾”的认识,双方应该是有共识的,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显得无助、无力,必须寻求人类的团结、合作。
在这方面,中美双方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这次马航失联事件,就给了我们一次有益的启示,即中美两国在面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人类共同的威胁面前应该加强合作,当人类在天灾的袭击面前,看到中美两国联合救援,那将是人类的福音。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8日与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美关系不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也不是遏制与反遏制关系。
常万全说,中美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美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太平洋足够大,完全能容纳下中国和美国的发展,也能容纳所有其他亚太国家。
常万全说,中美关系不是冷战时期美苏关系,也不是遏制与反遏制关系,中国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任何人所能够遏制得了的。
他说,中美之间正在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新型的大国关系应该首先体现在亚太地区,两国在该地区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