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至今,即便已开了无数次公听会,台当局、民间不断倡导,但服贸协议已沦为蓝绿“内耗”的政治工具。按民进党的盘算,服贸争议越大,筹码就更多,服贸争议恐怕还将延烧下去。其实,国民党在“立法院”拥有过半席次,理论上可以强行护送任何法案过关,只是,迄今没有一个有担当的政治人物,敢出面承担舆论压力,让服贸过关。
曾几何时,台式的民主,已成建设发展的一大阻力,凡有争议,不是理性地广纳善意,而是各执立场,各为私利,进而产生各种形式的“内耗”。2012年,台湾资深媒体人高希均曾说,逢“中”必反、逢“涨”必反、逢“改”必反,就是“台湾病”。如果大家能“进一步”理性献策,“退一步”相互折衷,“让一步”取得共识,“跨一步”全力推动,就有可能治好“台湾病”。
即便政治上,没有一方愿意“进、退、让、跨”,但“进、退、让、跨”却早根深蒂固于平凡小老百姓心中,民众、社会大致是井然有序、进退得宜的。小老百姓也因此感到“很闷”,为何勤奋善良的百姓,却要承担政府部门“内耗”的恶果。
“内战没有英雄,内耗无法发展。”台湾需要更有担当的政治人物来处理“内耗”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英雄迄今仍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