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期间,台湾民众再度因“内耗”而失望。台“高院”、台北地院与台北地检署为了开砂石车冲撞“总统府”的张德正一案,五度召开羁押庭。针对一个刑事罪犯,却耗费人力、物力与社会资源,只为了纠结到底张德正需不需要被羁押,简直是台湾司法史上的一大闹剧。
41岁的张德正,因对司法不满而进行自杀式的恐怖攻击行动,这放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一定是当场逮捕而且收押,甚至“就地正法”。但在台湾,不只给予就医权利,法院居然认为其无逃亡及再犯的可能,可以交保候传返家过年,司法的威信何存?
整个春节期间,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羁押案,就一直歹戏拖棚,北检五度声押,北院就五度驳回;北院每次裁定交保,检方立即抗告,“高院”就发回更审,一直到第六次“高院”终于驳回检方抗告才落幕。几家机构耗用社会资源,张德正案沦为意气之争。
同样沦为意气之争的,还有已躺在“立法院”8个月的两岸服贸协议。除了民进党的杯葛之外,连国民党占绝对多数席次的“立法院”,国民党“立委”也以事前没有充分沟通,“立法院”未受尊重为由,意气用事地加入反对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