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
“敌众我寡,我则以十击一。”
“夺其魁,以解其体。”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字里行间,闪烁辩证法的光辉。落实到实战中,将军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的情景宛在眼前。刘伯承在世界军事史上自有其地位。名作家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称之为“共军第一悍将”。有意思的是有黄埔第一悍将之称的邱清泉将军对刘伯承最感头疼,专着有《战胜刘伯承之秘诀》发给各级军官。即此也可见刘的大智大勇,不是林彪的霸王硬上弓可以比肩的。再就人格德操而言,林氏的短视狭隘阴沉与刘伯承的爽朗宽厚大气何可同日而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嘛。
最后对第一个问题的遭遇战与伏击战之区别补说一下。刘伯承将军的理解不像林彪那样生硬。他将奇袭、追击、伏击、突袭等兵法单位贯穿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实施。他认为:“伏击,以正规作战的术语来说,对我们是预期的遭遇战,对敌人则是不预期的遭遇战,其中包含的迎击,则是采取敌进我退的方针所产生的新内容。”(参见魏锦国将军的《论追击》,解放军出版社)如此明白,想来便是外行也可解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