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对首批参战的空军部队给以极大的关注,他一直坐镇沈阳,多次到空四师检查指导。他深知,指战员们战斗热情高涨,但“家底”薄,又没有经验。所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迈好第一步,摸索经验尤其重要。12月14日,方子翼去安东途经沈阳,刘亚楼又当面交代说:“第一,为了慎重稳妥,在初期阶段,只给你派遣一个双机或一个4机出动的指挥权限,前4机未落地,不得出动后4机,何时能指挥8机作战,要听我的命令。第二,指挥决心要根据情况决定,胆大心细,既不优柔寡断,又不盲目蛮干,天气和敌情不宜时则不出动。第三,要与苏联友军搞好关系,以期得到他们尽心尽力的带领或掩护。第四,你不要怕麻烦,每日战斗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我发电报报告当日的战况,我的复电定于次日5时到达你的手上。第五,你到安东后与苏联友军协商一个实战锻炼计划,送我批准。”
12月15日,方子翼到达安东浪头基地,同苏联空军师长巴什盖维奇协商拟定了二十八大队实战锻炼计划。这个计划送到沈阳,刘亚楼阅后,立即批准执行。
12月21日,二十八大队进驻安东浪头基地。
为了便于协商问题和向巴什盖维奇师长学习,双方决定将友我两个师的指挥所设在一起。为扩大指挥员的视野,方子翼建议将指挥所移到机场北端西侧山坡上,巴什盖维奇师长亦同意。于是,方子翼带着几名参谋在山坡上用旧木板搭起一个不到15平方米的棚子,稻草顶,泥土地,四面透风,寒气袭人。指挥所内部设备很简单,只有一张标图桌,两部对空台,5部电话机。这位经历过长征、在新疆学过飞行的人民空军的师长,就这样开始了空战指挥的学习和实践。
12月26日,二十八大队分两个4机,在友军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熟悉战区地形的飞行。当日,方子翼将飞行情况报告了刘亚楼。第二天5时,刘亚楼准时向方子翼复电,对二十八大队第一次顺利完成战区航行表示满意,但要求他们在友军掩护下再飞一次大队战区航行,才可参加战斗值班。27日,按照刘亚楼的指示,二十八大队又顺利完成了一次战区航行,飞行员们反映对战区的地形已基本熟悉。28日早晨,刘亚楼电示方子翼,批准二十八大队开始实战锻炼,并再次叮嘱一定要在敌情不严重,天气条件好,每次出动4机,在友军可靠的掩护下进行。从此,二十八大队正式进入实战阶段。
接连5天,二十八大队每天都有战斗出动,每次都跟随友空军向敌机方向冲去,但由于无线电联络不畅,空中友我语言不通而指挥不灵,友空军带领不力,空中战斗动作不熟练等原因,一直未打上一仗。飞行员的情绪开始急躁起来,纷纷要求脱离友军掩护,自己单独干。方子翼将此情况向刘亚楼作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