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变身新洋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暴利。
走私“洋垃圾”翻新变身记:成本低至两元,未经消毒流入市面
走私到国内再进行翻新销售的“旧洋货”,来源复杂,当中不乏有童装等货物。一件最低两三块钱,一般都不用经过消毒处理。
“淘汰的旧衣物在日韩地区经回收公司回收后,像垃圾一样低价卖出,凑够一货柜就启运。一年四季都有,一货柜一货柜地运过来。”广东省陆丰市石碣镇从事服装生意的陈先生向记者描绘起他红火的生意。“旧衣服一件最低两三块钱,一般不用经过消毒,你要的话可以帮你加工,去毛球、烫直每件每项各加5毛钱。”
如果不是耳闻目见,消费者几乎无法想象,自己从街边商店或网络平台上淘来的“外贸货”,竟有可能是远赴重洋而来却未经消毒处理的“二手货”。
近年来,不法分子走私“洋垃圾”的行径可谓猖獗。从日韩、欧美等海外地区低价接手而来的废弃旧衣,打着“外贸原单”、“专柜正品”、“孤品服装”的名号,摇身一变,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流入市面,销往各地。由于款式新颖,价格便宜,而且多为孤品,不容易“撞衫”,这些戴着假面具的“洋垃圾”甚至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然而,走私到国内再进行翻新销售的“旧洋货”,来源复杂,当中不乏有童装等货物。由于逃过海关的疫病检查,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消毒处理,极有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物质,对消费者,尤其是老幼妇孺的健康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