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在印度洋的搜寻是“非同寻常的”情况,中国的战略家知道,如果紧张升级,他们不能指望获准进入美国盟友的港口。他说,最近几年,中国海军的对外友好访问从亚太扩大到中东再扩大到地中海,但距离讨论长期战略港口准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道认为,未来在远洋部署航母战斗群的可能性也令中国后勤保障的前景更加复杂。地区军事专家和分析人士还说,即使未来中国航母能与美国航母竞争,也是在几十年之后。
美国加州大学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张太铭(音)说,马航失联客机搜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要的学习时刻”,可能促使中国军事高层推动发展全球实力投射能力。
西方和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说,中国试图通过资助印度洋地区(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缅甸)的港口发展来打造一条所谓的“珍珠链”,中国对此予以驳斥。
中国分析人士说,鉴于不确定的政治因素以及所需的巨大的战略互信,这些港口永远不可能发展为中国的军事基地,就连能否达成长期准入协议也非常值得怀疑。
报道称,尽管中国海军发展迅速,但很多专家认为,中国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能力保障近海航运线的安全,目前仍然要依赖美国来保障霍尔木兹海峡等咽喉要道的安全。
与中国更近的南海也没有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地区军事专家理查德·比青格说,中国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加强控制的几个岛礁也不足以建设一个重要的离岸军事基地。
比青格说,100多年来,美国海军一直在维护和培养其战略网络,而中国海军才进行了大约15年。中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赶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