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中国军情 > 正文 >

火箭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仍落后于美俄欧和日本

2014-06-07 20:13:4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中国运载火箭作为实现国家和平开发利用空间的前提和基础,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运载火箭工业化仍有差距

  近年来,中国运载火箭的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是,梁小虹指出,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水平的工业化还不够,系统组成和设计相对复杂,综合考虑成本、加工、进度、环保欠缺,对运载火箭工业的整体推进牵引不足;基础工业体系支撑不够完备,运载火箭大规模生产受到制约,设计加工流程还需简化;运载火箭现有研制模式还基本停留在以完成任务需要为目标的小批量试制模式。

  而前苏联在完备的工业体系支撑下,从设计和加工两个方面简化流程,真正实现了运载火箭的工业化规模生产。

  为应对挑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量身打造了运载火箭“百发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产业化时代。这是中国首次跨型号的运载火箭组批投产工程,涉及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F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

  梁小虹表示,将通过“多轨并行”的管理模式,由单一型号纵向的资源配置组织生产,转变为多型号横向的同步资源统筹安排,均衡生产,进一步提高运载火箭组批生产能力,促进产品技术经济的统一。

  自2013年开始的未来8年,中国将以一次性谋划100发火箭的生产组织为载体,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全要素、全过程统筹备料,分批投产,顺序交付,即时发射服务。

  梁小虹指出,这将有效解决原有生产模式的产量瓶颈,完成由数量的集合到批量的转变,实现运载火箭的规模生产。

  差距即动力

  运载火箭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空天活动能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航天强国都十分重视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

  “差距就是动力,认识到不足就要有赶超的勇气和行动。”梁小虹指出,中国要实现航天从“大”到“强”的转变,除了必须在火箭的性能、质量、成本、服务上缩小差距,大力发展低成本、快响应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重复使用运载器和先进上面级外;从更深层次来讲,还要解决差距背后的体制、机制、文化、人才等问题,用社会化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合作,用“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实现多赢的理念,推动运载火箭的进步。

  梁小虹说,唯有如此,中国火箭才能跻身于世界主流火箭、先进火箭行列,中国航天向强国迈进的步伐才能加快。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