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训宝典”给部队带来什么?
实战化训练迈上新台阶
“如果没有兄弟部队冬训的数据成果,仅凭自己摸索总结,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王旅长说,这些数据成果好比给部队架设了通向寒区战场的桥梁,省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探索。
记者查阅该旅训练周表发现,该旅所属营连前期普遍使用兄弟单位提供的训练数据,实施了人员耐寒训练,制造人工冰场组织冰雪道路驾驶训练,专挑凌晨气温最低的时刻进行指挥装备联调联试。
部队抵达演练地域,迅速转入临战训练。他们依托数据库构设“敌情”,制定临机处置预案和部队行动方案,针对每种“敌情”都有不同应对举措,官兵们心里有了底。
一个夜晚,导演部派遣的“蓝军”分队悄悄抵近该旅配置地域,企图对该旅左翼一个营指挥所实施奇袭。该旅流动哨发现情况后迅速拉响警报,警戒分队立即前出驱歼,“蓝军”袭扰分队一部被擒,一部逃窜。
该旅纵深攻击群扑向“敌”纵深目标之时,突然传来“左邻进攻受阻,前往支援”的指令。旅指挥员迅速组织机动战斗队投入战斗。对于生化袭击、电磁干扰等“敌情”的处置,该旅也交出了一份表现不俗的答卷。回顾战斗,北京军区军训部步兵装甲兵处杨处长评价说,部队作战水平提升,得益于强大的数据支撑。
记者发现,数据带来的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以往部队冬训,指挥员宁可准备过度,也不敢准备不足,大量物资器材拉上来又拉回去,造成运力浪费,也给部队添了累赘。今年,他们依托数据库精心准备、精确保障,全旅辎重比往年减少了五分之一。
有了“冬训宝典”为啥还出错?
依靠数据更要善于甄别
薄雾笼罩的华北某地军用站台,装甲旅官兵紧张有序地装载、固定。
“小股‘敌人’逼近装载站台!”面对导演部临时给出的“敌情”,梯队长、工化营营长孙华海仓促指挥警卫分队前出驱歼,战斗失利。孙营长一脸委屈:“冬训宝典”只有装载固定注意事项,没有应付“敌特”袭扰的措施对策。
无独有偶。该旅第一列专列抵达宿营地域后,战场环境让指挥员傻了眼:这哪里是想象中的雪野?满眼是枯黄的草场。根据兄弟部队建议携带的大量雪地伪装网失去了用场。
导演部的严厉批评让官兵们顿悟:整个华北60多天无有效降水,严寒不一定就是冰封雪裹,哪有打仗不事先收集作战地域气象数据的道理?
旅领导对此深刻反思:借鉴数据可以少走弯路,迷信数据也可能陷入被动。数据是死的,借鉴也要加以甄别;敌情是活的,必须靠自己实时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