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欧盟可能于新年度解除自1998年来实施的对华武器禁运问题,近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作为传统的对华武器出口国,俄罗斯各界颇为关心解禁后会对俄产生什么具体影响。近日,俄《自由媒体》就此问题专访了俄政治与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赫拉姆奇欣。
赫拉姆奇欣称,欧盟于近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可能性非常大。
披露该消息的是欧盟外交与政策事务委员阿什顿,如此高级别官员所说的话,显然并非个人立场,可能事先已征得欧盟各国领导人的首肯。
赫拉姆奇欣认为,欧盟解禁对华武器出口是形势所迫。深陷经济危机中的欧洲亟需拥有雄厚财力的中国的资助。
除了北京之外,没有哪个国家肯掏钱购买西班牙国债。而西班牙已经处于破产边缘,一旦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推入深渊。
至于欧盟解禁对俄对华武器出口的影响,赫拉姆奇欣指出:
“如果欧盟数年前解除禁令,我们军工业遭受的打击将会是灾难性的。不过,现在却无大碍。因为最近两年来,我们同北京没有签署过新的军售合同,只是继续履行此前的合约。譬如说,继续对华提供舰载直升机。”
赫拉姆奇欣认为,中俄军技贸易陷下低谷的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中国军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不仅通过大量“仿制”掌握了很多俄制武器的生产工艺,而且可以自行研发先进武器装备,譬如说WS-2火箭炮系统和战斗无人机。
另一方面,俄罗斯不愿对华出售国防领域最先进产品。不久前,北京曾试图采购俄制最新型S-400防空系统,但遭到拒绝。中国还曾申购苏-33舰载歼击机,俄方也没有答应。
赫拉姆奇欣分析称,一旦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中国首先采购的将是陆军装备。
中国因为担心受制于莫斯科,基本上没有向俄采购过此类装备。与战机军舰只有美俄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不同,欧盟很多国家均可出售坦克和火炮。
外媒爆光:欧盟急于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幕后真相
冷战结束前期,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武器禁运。这种武器禁运,使得中国只能从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进口军火,坏处是增大了对俄罗斯军事工业的依赖,好处是迫使中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
中国对这种持续20多年的武器禁运,早已经习惯。欧盟解不解禁,对中国军事工业当然会有影响,影响却也不是很大。只要中国与西方仍然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中国就很难会太多依赖欧美的武器系统。
但是,随着中国军方购买力的提升,西方世界的军火商很难再刻意忽略中国的市场。
据媒体报道:
“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30日引述与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阿什顿女士关系密切的外交人士的话说,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令可能会‘很快到来’。《费加罗报》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最早在2011年初武器禁运令可能就会取消。”
那么,欧盟为何急于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呢?欧盟内部人士给出的理由是,对华武器禁运已经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障碍。除了这一原因,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其一,欧盟经济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一些国家的财政甚至濒临破产状态。在经济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欧盟国家也许不在意对华武器禁运导致的损失,但在经济危机边缘状态下,一些国家的政客开始考虑进军中国大陆这块市场,以缓解这些国家政府的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
其二,应对美俄军火产业的竞争。美国军火行销到除中国以外的全世界,忽略中国市场,对美国军火产业影响不大。俄罗斯的军火工业则可进入全球市场,尽管俄罗斯军火工业技术水准不怎么样,却因牢牢占据中国军火市场的垄断地位,其竞争力仍然不可忽视。
相反,欧盟国家的军事工业则处于夹缝之中,于是,欧盟一些国家开始反思,是否要跟在美国之后继续执行对华武器禁运。
其三,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造就军方强大的购买力。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多年,中国已经熟悉并学会利用世界贸易规则获取合理利益。
懂得做生意的国家往往是喜欢和平的国家,中国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在西方世界也赢得了很多好朋友。在此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反思,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对华武器禁运。
尽管如此,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仍然面临十分强大的阻力。其一就是美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对,尤其美国人的反对让一些欧盟国家顾忌很大;其二就是欧盟决策机制的低效和缓慢,想让所有欧盟国家都同意解除对华武器禁运,颇有难度。
因此,欧盟作为一个很多国家捆绑在一起的联合体,短期内很难解除对华武器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