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角大楼许多高级官员逐渐认同了马歇尔的观点,即,一些国家发展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战略和能力已经威胁到美国为扞卫本国和盟国利益而在全球投送力量的能力。为此,前美太平洋战区空军司令部司令、后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的卡罗尔·钱德勒上将再次将“空海一体战” 概念提出,并得到时任空军参谋长的诺顿·施瓦茨上将的认可。
同样,2009 年 5 月,曾就任于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的鲍博·沃克,作为“空海一体战”概念与“海基能力”(Seabasing)概念的积极倡导者,在成为海军部副部长后毫不避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才使“空海一体战”在2010 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有了一席之地。在 2010 年前的 3 年内,空海一体战的设计者先后组织了 6 次演习来确定“空海一体战”概念的使命,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呈报给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上将。[详细]对“空海一体战”概念本质的猜想
查看结果>>以上对“空海一体战”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内涵及盟国角色做了简要的评述。那么,这个“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 我们不妨将美国海军少校丹尼尔·麦考利夫在《瞄准空海一体战 :应对中国海上区域拒止能力的作战概念》中所罗列的可能性加以扩展:
第一,它可以是一份战略“白皮书”,类似美国海军于 1994 年 10 月发表的《前沿存在——由海向陆》战略白皮书一样,对未来长期战略环境的一种愿景表述。即,在未来越来越错综复杂的安全环境下,面对新兴大国不断发展的反介入 / 区域拒止战略和能力,为确保美军具备在全球范围进行力量投射的能力,确保美国自由进入全球公域的能力,以及确保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的安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而向世界发布的战略“白皮书”。
第二,它可以是一种战略传播式的“告知书”,基于战略传播所特有的跨门部协调性与对外信息传播的一致性,经过精心策划,发布有利于创造、强化或维持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相关信息,以期有效地慑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产生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不利的战略企图,并有效安抚盟国及安全合作伙伴。
第三,在美军财政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它可以是军种争夺国防预算与作战资源的“圈地运动”。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装备采办需求指导书”,在一种统一的战略框架下,避免因投资于军种为中心的、昂贵的、单一效用的作战能力而带来资源浪费,消除多余的重复采办以及军种独立且相互竞争的装备采办计划,从而获得全新的、 全面的、共有的作战资源。这将对未来的国防预算产生重大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