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亲历者目睹日军向5壮士鞠躬 建国后被批“美化日军”

2014-06-05 16:47:4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狼牙山五壮士悲壮地跳崖了。但崖上的故事并没有完。棋盘坨上有一处道观,老道长名叫李海忠,当时,他正躲在棋盘坨的仙人洞里往崖顶上看。他看到了什么?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国民党著名抗日英雄仵德厚等17名中国军人曾受到日寇的行礼致敬。仵德厚参加过卢沟桥和河北平北县的惨烈战斗,又曾在台儿庄战役中担任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现仍健在,他口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部队在山西娘子关南峪车站一带与日寇激战中陷入重围,一场恶仗下来,112人只剩下了17人。这时,一个会汉语的关东军教官向他们喊话:“你们弹尽粮绝,又无援兵,消灭你们轻而易举。如果放了你们,你们还敢和皇军打吗?”仵德厚回敬道:“我们决不投降,军人只有战死沙场!我们一定要打败你们!”

  谁知,那个教官回去了一会儿后又向仵德厚喊话说:“你们不是还要和皇军打吗?可以开路了!”这时,日军响起了军号,日军士兵都从掩体里站起来了,持枪站好,有数百人。仵德厚说:“我从军几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战士们也都呆住了。相信鬼子兵吗?大家都看着我。我迟疑了一下说:‘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我命令大家:‘站起来,走出去,再打!’我们17人互相搀扶着往外走。这时,所有的日军都向我们行注目礼。这是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他们!”(方军《1931—1945亲历日本侵华战争的最后一批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靖宇和仵德厚这两个例子,都是真实可信的史实,可以作为狼牙山棋盘坨上那一幕的旁证。我相信,类似的例子还会有,只是我一时没见到有关材料而已。这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推定:既然杨靖宇和仵德厚这两个例子为真,那么为什么棋盘坨上同样的事为假呢?此为我相信老道长的话为真的理由之二。

  理由之三,日寇向跳崖的五壮士行礼,是他们以武士道的军人标准,以武士道的武德范式律己衡人的一种表现,是他们崇奉武德、敬重英雄的武士道价值观的一种另类形式的反映。日本武士道是日本武士的道德体系,是日本神道教的天皇崇拜和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其信条包括忠君、爱国、尚武、牺牲、信义、廉耻、重名誉等等。

  二战前,几乎每个日本人都读过一些关于武士道的书,日本军人就更是把崇尚武力,崇尚勇敢,忠君爱国,不怕死等信条奉为圭臬。他们对于顽强勇敢不怕死的人,是最为推崇和钦敬的。如日本武士道的经典著作《武士道》(新渡户稻造著)这样写道:“面对危险和死亡的威胁也不失去沉着的人,在大难临头时吟诵诗句,在面临死亡时吟唱和歌的人,我们赞叹他是真正伟大的人物。”在武士道的诸信条中,忠君、守节、不怕死是最突出的几条。如明治维新时的圣典《军人敕谕》这样写道:“务求保持忠节,牢记义重于山,死轻于鸿毛(按:视死如归之意)。”

  上面这种种武士道的信条,被视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日本军人的标准。日本军人不但以这些标准要求自己,有时也转而用以评价敌军。于是,那些忠诚、守节、不怕死的敌军中的英雄,便可能成为他们尊敬的对象。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仵德厚就是这样的人。武士道经典里所说的那种“面对危险和死亡的威胁,也不失去沉着的人”,那种“牢记义重于山,死轻于鸿毛”的人,日寇在狼牙山遇到了,在江县遇到了,在娘子关也遇到了。他们的心被震撼了。但这些日本鬼子并不懂得,中国军人的忠节和他们的忠节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也不懂得他们自己的勇武是侵略之勇,而中国军人的勇敢才是正义之勇,更不懂得中国军人若战死,是重于泰山,而他们若是战死,则轻如鸿毛。他们满脑子是武士道的标准,不仅用来衡量自己,也用以衡量敌军,他们只知道对方是军人,既然是军人,就要用武士道的军人标准去衡量。于是,他们便认定杨靖宇、仵德厚和跳崖的五壮士是“中国人的英雄”,便向他们鞠躬,行注目礼。这一现象一点也不奇怪,相反,倒是应视作一种文化意识上的逻辑使然。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