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毅立说:“这是该项目的最大遗憾。我们的发电能力因高度限制而受到严重制约。”
报道称,根据美国的家庭每日平均用电量计算,这一项目的日发电量足以为约160个家庭供电。
魏毅立表示,他们已利用从这一项目获得的数据改进了相关技术的数学模型,并已制定出可在中国大城市使用的新的设计方案。其中一种设计方案把太阳能塔与超高层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魏毅立说:“一些中国城市正在考虑建造高度超过500米的建筑物,但因其巨大的建设成本和能源消耗而遇到强大阻力。太阳能塔将使摩天大楼变得‘环保’,同时还会增强其物理稳定性。”
“如果所有新的超高层建筑物都与太阳能塔同时修建,那么各大城市对燃煤发电厂的需求将大幅下降,空气质量会有所提高,雾霾也会减少。”
但南京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位科学家说,建造太阳能塔需要占据很大面积的土地,但其发电量却很少。所以这种做法不切实际。
浙江大学的袁行飞教授一直对太阳能塔的结构进行研究。她说,目前仍不清楚能否建造起高达1000米的塔。
她表示,没有人曾经建成高度超过1000米的塔,因此所有的模型和设计方案都是基于从模拟项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而成的。
袁行飞说:“太阳能塔的上部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因为这些材料太重了。”“但如果使用碳纤维等较轻的材料,我们可能会发现塔顶部在刮风时会随风摆动。我们仍在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的周新平教授也在对太阳能塔技术进行研究。周新平说,几年前自己所在的院系就修建太阳能塔并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一事联系过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政府表示出了兴趣,并与周新平所在团队展开了多轮磋商。但有关当局最终出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从中撤出。
据报道,一些官员对太阳能塔的机械强度感到担忧,而且对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否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