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准备写《也谈古诗词中的“愁”字》的,待我键入“古诗词中愁字”这几个字,通过“百度”搜索了一下,结果吓了我一跳,网上有成千上万条,其中不乏行家的佳作,吓得我再不敢点评这古诗词中的“愁”字了,怕“撞衫”后被人说成是抄袭的。于是就改换门庭,索性运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正规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资料,写了古诗词中三则“愁”人的故事。
“愁”人故事之一:要说到古诗词中将“愁”字演译的最凄惨的,莫过于被宋朝灭掉的后唐亡国之君后主李煜的故事了。
李煜字重光,为元宗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嗣位做了皇帝。在位十五年。开宝八年(九七五年)降宋,国亡。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专以爱民为急,减赋息役,以裕民力。”“然酷好浮屠”,以至“颇废政事”。再加上他是个风流才子,“煜以周(小周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以至“误作人主,入宋有牵机之恨”。这里说的是李后主只能做个诗人,而且一定是个顶级的好诗人,可他偏偏做了皇帝,这就要误国了。果然,他不仅将后唐这大好河山拱手送给了赵匡胤,甚至连自己绝色佳人的老婆小周后也保护不了,活生生地让长得黑矮粗胖,却特好色的宋太宗赵光义给强暴了。而且,每次赵光义下旨要小周后进宫见驾时,李煜都知道这赵皇帝想干啥。因为这小周后是一点都看不上赵光义这“土包子”的,每次赵光义睡她她都要又哭又挣扎地反抗的,可她太美了,赵光义是绝对舍不得杀她的。于是他叫来许多宫女抓住她四肢,让她无法动弹,这才舒舒服服地对她施暴的——看来这赵光义也是个性虐待狂。每次从宫里回来,小周后都要向李煜哭诉,可李煜这时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除了安慰妻子,让她忍辱外,还能对赵光义在他妻子身上做得那些事有点什么办法呢?妻子一进宫就是许多天,在这些日子里,他或许想到了自己当初与比他小十多岁的小姨子即小周后偷情,气死其姐大周后现在得到报应之事;或许想到了此时的小周后正在赵光义床上被性虐待;或许想到了其“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髩销磨。最是苍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的情景。此时的他也只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股滋味在心头”了。也许正因为出之于国仇家恨,这才使得他这些词作处处充满了“亡国之音哀以思”。他这时期的作品达到了其创作的顶峰,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词赋的一个顶峰。翻开他的词作,几乎篇篇离不开个“愁”字,有写“春愁”的:“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有写“秋愁”的:“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有写“夜愁”的:“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有写“梦愁”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贫欢。”……
正是他的词作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牢牢地占有了一席之地,却也因此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一天,宋太宗赵光义让给事中徐铉去看望李煜,李煜长叹道:“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徐铉回去后,赵光义问他这李后主都说了些啥,徐铉不敢隐瞒,赵光义听后很生气,就给李后主吃了牵机药。这药一吃后,头与脚会自动卷到一起,形状像牵机,即像一张拉开的弓一样,前后要数十次,让人感到非常的痛苦难忍。那年七月七日,即“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晚上,李后主是个风流才子,自然要与佳丽过情人节了。他在府邸里命乐师演奏,歌伎歌舞,这鼓乐声,这苦中求乐的欢笑声传得很远,连宫中都能听到。赵光义大怒,再加上又听到了他的《虞美人》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认为他国亡心不死,留着迟早是个祸根,于是在一怒之下将他毒死了——这一首词、这一江东流的春(愁)水断送了后主李煜的性命。
“愁人”故事之二:要说古诗词中将“愁”意说的婉约动人的莫过于李清照的故事了。古人对她的评价是:“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将她词作的成就比同于李后主,可见她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济南人,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她父亲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父母皆工文章,她出身在书香门地,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了做诗填词的才华。十八岁时嫁给了太学生山东诸城的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赵副部长他排除元佑党甚力,连自己的亲家公李格非也以党籍罢免。李清照写诗给公公为自己的父亲求情说:“何况人间父子情?”看到这诗的人都很心酸。从这也可看到李清照诗词写作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