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国家之间的较量,必定受到国内、国际形势的影响。从国内形势上看,120年前的甲午战前,虽然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大清帝国思想观念闭塞,死守封建旧制,既缺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准确的战略判断,又无明确的斗争策略和坚定的斗争决心,加之政风腐败糜烂、外交误国误民、军备懈怠破旧、民心麻木自私,最终导致战争失利;
而如今,中国举国上下均以发展国力为中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治改革持续深化,而且各阶层、特别是中坚阶层均抱有深切的危机感,对邻国扩张野心高度警觉,且在应对危机方面同心同欲。
从国际形势上看,甲午战前,日本正处于上升过程之中,为“开拓万里之波涛”而咄咄逼人,步步紧逼,中国则是积贫积弱,江河日下,左支右绌,穷于守成;列强在如何从中国攫取更大利益的问题上亦是各怀鬼胎,时而明争暗斗,时而狼狈为奸。
如今,则是中国再度崛起,在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阔步前行,而日本则竭力维护自身地位,企图借助与美国订立的同盟条约,运用外交、军事等多种软硬手段,遏制和迟滞中国的崛起。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的折冲博弈,需要更多地考虑相关邻国、盟国的可能反应。而这,恰恰是目前中国需要深思熟虑、妥善解决的问题。
因此,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前面,仍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