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烦了常说他们是劈柴,那这群只有自制手雷、火枪、经常卡壳的步枪、僧俗混编的人又是什么?他们拿着低劣于炮灰团十倍的武器跟强大炮灰团十倍的日本鬼子进行巷战,他们不畏死亡还要掩护友军撤退,他们这群人又是什么,他们不是劈柴么?也许抗战的胜利就是一部千千万万的劈柴燃烧史。临空而降的和尚高喊着“统一战线万岁”也许我们会发笑,但听到游击队不要友军的武器,因为他们还有期望,期望这些人能够拿着这些好武器打过西岸,我们会动容,会流泪。被赶入深山为了有片土地而被射杀的老乡,被赶出寺庙的僧人,被赶出校园的学生,还有那些喊着不愿意当劈柴却一次又一次冲锋的中国军人,那些小节胡闹大节不亏的中国军人,所以,中华民族没有亡。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龙文章说,我现在和你们一样了,死了就和你们埋在一起,别嫌弃我!
在如迷雾一样的密林中,前路茫茫,后有追寇,可以依仗的就只有这群同穿一种裤衩的兄弟,“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龙文章说过的最风雅但也悲壮意味最浓烈的一句话,龙文章读过书,但他喜欢用最直接的大白话来凝聚军心和战心,将一群散兵游勇的心拉到一起,如他说“回家不积极,脑子有问题”,以此来提振疲军的意志,“拉上走不动的,赶上前面臭不要脸的”来让大家抱团获得归属感……在战场上,他们同样恐惧死亡,害怕被抛弃,他们吝于付出,却又幻想着别人能拉扯自己一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精神境界,他让互不信任的人凝聚到一起,然后伸出手来说,来吧,把你的后背交给我,兄弟,你还有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同袍同仇,同心同德,同生共死,同赴国难。因为心有所同,兄弟之间再没有猜忌、隔阂,迷龙一句“恩哪”回应龙文章,他在,孟凡了甘心往前冲当杨六郎,因为他知道背后不会再光溜溜,冷飕飕。与子同袍,与子同命,这种浓烈的感情几乎让我们承载不了,唯有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