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吹嘘要建立同时打赢2-3场战争的能力,但是这只是对弱小国家参与的区域冲突而言,当面临中俄两个军事大国和核大国在两个方向上的同时挑战的时候,美国对盟友的豪言壮语显得越来越苍白。而且这还是以中国并没有采用与俄罗斯一样强硬的军事手段为前提的。所以美国在亚洲加大军事威慑力度,玩的是西方不亮东方亮的保面子工程。
从历史传统来看,普京延续了苏联与美国强硬对抗的理念和手段,这也让美国对新的美俄冷战式对抗颇为顾忌。而且世界格局相比冷战时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很多条件已经不在或削弱,这也是俄罗斯敢于持续对美国展示强硬手段的根源。欺软怕硬是霸权国家的立足之道,就是以最小的成本维持其霸权优势,但现在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绝非美国展示一超独霸地位的冒险场合。
相比俄罗斯,中国由于所处发展时期和发展环境的不同,所以不会像俄罗斯那样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无所顾忌的战略。这对美国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面对两个军事大国的威胁,美国选择更有优势的地方在战术上是合理的。而且又有乌克兰危机爆发战前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做前提,应该说在东亚对中国示威,有利于美国的形象完整性。
不过美国是否有信心通过一定的军事威慑手段让中国妥协还是未知数,最起码从东海南海出现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来。能看得到是中国在上述两线的维权力度还在持续加强中,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行动来看,东亚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格局已经一改原来美国出牌中国应对的老面貌,现在是中国在频频主动出牌美国仓促应对。
美国要用B2轰炸机和航母舰队震慑中国,真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因为对中国来讲,致力于全球打击的B2轰炸机的威胁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多几次近距飞行而增加惶恐。同样美国航母舰队一直也是西太平洋美国霸权的象征。从心理上,中国已经习惯了,从能力上,中国也越来越不怕。美国必须明白一点,时代变了,老套路已经解决不了中美之间的诸多新问题。
据美媒报道,2014年2月份克里访问北京后,中国领导人告诉一个来访的美国代表团,他们并不把美国的警告当真。参加这个代表团的一位前美国政府官员说:“令人遗憾的是,我不认为他们信服我们的武力。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已经准备采取行动而他们认为我们没做好准备,那就会发生糟糕的事情。”笔者认为,对中国的误判,可能令美国在西太和亚洲威信扫地,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美国自己也明白,中国越来越具有这个实力。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UAC)总裁波戈相表示,俄罗斯未来战略轰炸机PAK-DA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俄罗斯与中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从事这种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研制工作的国家。两国都把轰炸机作为战略遏制体系的一部分。
此外,俄罗斯由于国土面积辽阔,需要能够对本国周边任何地点实施打击的远程飞机。中国需要能够摧毁太平洋远处海上和地面目标的轰炸机。
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认为,这为加强俄中两国设计师们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和机遇。
世界局势尤其是东欧的巨变让中俄关系的走向成为关注焦点。而除了能源合作之外,中俄的军贸和军事技术合作这条一直维系中俄关系的纽带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所以当前关于中俄海军、空军、反导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和军售预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相比俄罗斯较为成熟的常规潜艇、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项目,合作研发战略轰炸机项目可能更具前瞻性而缺乏现实性。
俄罗斯当前在役的战略轰炸机都是继承自苏联的遗产,以逆火和图95轰战机为主,还有不超过20架图160轰炸机作为洲际威慑的主力。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由于多种原因再也无力在轰炸机项目上追赶美国。随着普京振兴俄军计划的推进,俄罗斯有意重启图160战略轰炸机项目以弥补与美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