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美国需要让出的只是东亚,收获的将是整个世界。中国追求的权力地位是相当有限的,它不是为了在全球与美国角逐霸权和争夺影响力,而只是为了谋求与其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权力地位,具体到东亚地区,中国所诉求的无非是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与中美双方在东亚相对激烈的权力竞争不同,中美在世界的广阔范围内,在防核扩散、维护海上航行自由与安全、促进经济繁荣及反恐等全球性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与俄罗斯不同,中国是当今国际体系的受益者,是美国维护国际秩序的潜在战略伙伴伙伴。
中美间的主要矛盾均集中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果美国在该区域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将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可怕的世界对手;反之,如果在此给予中国足够的空间,分享部分权力,则会带给美国一个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帮手。美国让出的仅是亚太的部分权力,而收获的是整个世界,这绝对是笔划算的买卖。
因此,基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责任共担的需要以及总体利益的权衡取舍,美国继续东亚谋求安全上的优势将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如果美国坚持在东亚海域对崛起的中国进行全面制衡,这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美国应当接受中美在东亚海域实力对比变化的客观现实,并把握妥协退让的战略意义,同时清晰地表明美国在无损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将多大程度地尊重中国的合法利益。
美媒:中国“白色船”令美军进退两难 美海警应出手
文章称,中国已开始依靠民事海上执法机构在南海等地区较温和地施加影响力。
文章认为,中国依靠执法而不是军事力量来维护其区域主导地位的做法让美国海军进退两难,如果用军舰遏制中国推进的方式有可能引起国际事件。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戴维·亚当斯表示,这种局面要求在西太平洋增派美国海岸警卫队力量。
亚当斯说:“我们在太平洋几乎没有白色船。我们必须为海岸警卫队提供经费,不是用于执行常规任务,而是帮助解决在太平洋的白色船难题。”
亚当斯表示,国防部作战规划人员所看重的航母以及其他美国海军力量标志并不能有效对付中国的软实力“扩张主义”。他指出,海军官员在为高端反介入/区域拒止式冲突做准备,中国却采取一种不大可能挑起大规模战争的混合式作战策略,包括法律、经济、高技术、网络等隐蔽的进攻招数。亚当斯还说:“海军总是想像自己主要在太平洋上开展势不可挡的舰队行动,这种仗不是我们要打的。”
文章说,中国最近创建了自己的海警力量,其建立基础与美国海岸警卫队极为相似,其船只新涂染的白色船体在颜色和设计上都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小型武装快艇相同。
美国海岸警卫队指挥官罗伯特·帕普今年2月在海军学会主办的一个会议上说:“他们甚至把船涂成白色,在上面饰以条纹,印上‘中国海警’字样。”
美国海军负责情报与信息作战的官员詹姆斯·法内尔说,2013年3月,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重组其民间海上舰队,将其他机构的所有捕鱼和执法快艇并入新成立的中国海警。中国海警由一个民事部门管理,法内尔指出,这“掩护了”中国在该地区的“扩张活动”。
报道称,中国海警船只在南沙群岛“骚扰”菲律宾船只。4月,日本海上保安厅遇到驶经有争议海域的中国非军事船只。另有报道说,中国海警船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围行驶。
法内尔说:“南海和东海紧张局势恶化,中国海警扮演了对抗者角色——骚扰中国的邻国,他们的保护者——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则在该地区各港口停靠。”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成表示,中国海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执法机构。
李成说:“灰色船、也就是海军舰艇,通常被认为特别容易导致事态升级,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此中国一直依靠所谓‘白色船’来强调他们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