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黄海海战时,日军军舰速射炮可以一分钟发射6枚炮弹,而北洋水师火炮大多一分钟一枚炮弹,在速度落后的情况下,如果放错炮弹,挨打的可能性就更大。
不知道北洋水师有没有发生装错炮弹的乌龙事,但其实他们的战果还是可圈可点的,而清朝陆军的表现却着实让人蒙羞,这可能也和弹药枪械不配套有关系。朱照说,清朝陆军士兵装备的枪五花八门,笔者查阅《清日战争》一书所列表格,发现清朝陆军装备枪支型号有16种,口径从7.9毫米到17.5毫米不等。朱照说经常发生“枪与弹不合之弊”,请注意,这种情况是临阵发生的!
朱照对士兵素质也很清楚,他说清朝陆军很多“粗卤之夫”,军事技能生疏,面对五花八门的弹药枪械“不能一一辨认”。混乱的弹药枪支配备加上技术不过关的士兵,简直是找死。
即使有少数老兵熟悉枪支弹药的配套,但由于平时弹药就没有配备好,战事仓促,随手拿错,也会误事,“信手误携,贻害匪浅”。弹药枪械配备的混论也和管理的混乱相关,指挥官对这种情况居然多不知晓,“营官、哨弁尚有不能尽识者哉”。
当时也有报告验证了朱照说的这种情况,说制造局(是哪个制造局,不得而知)军火库有子弹近一百五十万发,居然有百分之七十失效或子弹“不和膛”,想一想都出冷汗。
相对清军眼花缭乱的步枪装备,日军的枪支似乎相对较简单和统一,除了其本国产的村田步枪马枪,还有四类进口枪,美国英国各两类。
清陆军以这种装备情况与日军作战,自然要吃大亏。双方伤亡比例很悬殊,例如最激烈的牛庄战役,清军拼死奋战,才击毙日军105人,而清军本身战死18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