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德国“狼群”潜艇的克星 英国反潜英雄沃克上校

2014-06-07 16:23:5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俗话说得好,有矛必有盾。从1943年初开始,曾经几乎使英国的商船航运濒临崩溃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水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技术上,盟军各种新型护航舰艇的出笼、雷达、声纳(ASDIC)、高频测向仪(HF/DF)等探测...

  1942年6月,沃克终于晋升上校。当时他正在考虑组建英国第一支专门用于摧毁U艇而不必受制于护航船队的进攻性护航编队,在西部海口司令部司令诺布尔上将的支持下,沃克将第20护航组改编成了一支类似概念的舰艇编队。但遗憾的是,该编队在10月第一次支援了ONS.132护航船队之后,便于次月宣布解散,因为其舰艇受命前往支援北非登陆作战。沃克也同时被调到岸上任职,但他一刻都没有停止催促上级让他继续作战,让他的进攻性护航理论得到实现。终于在1943年3月,接任诺布尔的马克斯·霍顿上将(Adm. Sir Max Horton)宣布成立5支按照沃克的作战思想编成的“支援舰队”(详见本刊第480期《最后的防御性护航》一文),沃克本人指挥其中的第2支援舰队。

  第2支援舰队最初由6艘刚建成的改进型黑天鹅级轻型护卫舰“燕八哥”号(HMS Starling U.66)、“小天鹅”号(HMS Cygnet U.38)、“鹪鹩”号(HMS Wren U.28)、“鸢”号(HMS Kite U.87)、“野鹅”号(HMS Wild Goose U.45)和“啄木鸟”号(HMS Woodpecker U.08)组成,沃克同时担任旗舰“燕八哥”号舰长。虽然原来在“鹳鸟”号服役时的那些已形成默契的舰员早已被分散,但沃克还是尽量组织起来一些老舰员来继续操纵“燕八哥”号。很快,沃克便向霍顿上将提出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前往德国潜艇的老巢比斯开湾展开猎杀战。

  为了进行这新一轮的攻势,沃克带领着这6艘崭新的轻型护卫舰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练,其中尤其训练了沃克独创的“粘贴”攻击法(Operation Plaster)。这种方法通常由3艘舰实施,一艘作为引导舰,其余两艘在其两舷正横约150码处。引导舰用降低的航速(9至12节)进行正常的攻击,当与目标距离减小时,不降低声纳发射的时间间隔。采用这种方法,德潜艇一般不会察觉护航舰艇在接近。然后3艘舰以5秒钟的间隔同时发射150米定深的深水炸弹,以取得最佳的攻击效果。除此之外,沃克还发明了一种“匍匐”攻击法(Creeping Attack),即攻击舰不开声纳以保持隐蔽,而由一艘在固定距离上同U艇保持声纳接触的引导舰通过信号指导攻击舰的作战行动。很快,第2支援舰队成为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团体,它们拥有最先进的装备和作战思想。1943年5月21日,沃克率第2支援舰队驶离冰岛基地,向比斯开湾进发。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