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是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役。战役从1945年4月16日开始至5月2日结束,历时17天。经此一战,德军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一星期后,德国分别与英、美盟国和苏联谈判签约,宣布无条件投降。
投入柏林战役中的苏军SU-76自行火炮
兵力对比
■ 苏军:集中了20个合成集团军、4个坦克集团军、7个独立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4个航空兵集团军,以及波兰的2个集团军、1个坦克军,共250万人、4.2万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余辆坦克、战机7500架。
■ 德军: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以及其他许多独立兵团,共约100万人、牵引火炮104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作战飞机3300架。
作战背景
柏林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也是德国战争机器的关键部位,它就像德国法西斯的心脏,只要它还在跳动,战争就不可能结束。因此,自从失掉东普鲁士后,希特勒便一直坐镇柏林。在苏军攻克柏林前,他一方面组建新军(绝大部分是14至16岁的少年),另一方面加强柏林的防御工事,企图把柏林变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以作困兽之斗。
苏军企图:以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航空兵和海军的协同下,实施强大突击,迅速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合围并分割德军柏林集团,然后逐个歼灭并最终攻占柏林。
德军企图:首先扼守奥得河-尼斯河西岸,阻止苏军推进。一旦沿河防御被突破,则以柏林周围有利地形为依托,阻止苏军突入柏林。
作战经过
1945年4月16日晨,苏军的近万门大炮在奥得河畔同时开火,柏林战役正式打响。
苏军突破外围防线
■ 中路苏军突破奥得河
4月16日凌晨3时,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动用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猛轰德军阵地20分钟。随后,前沿阵地的探照灯全部打开。苏军顺着光亮向德军阵地发起猛冲。
1小时后,苏军就突破德军一线阵地,向纵深推进1.5-2公里。天亮后,苏军遭遇德军拼死反击,推进速度锐减,苏军第二梯队开始投入战斗。上午10时,苏军第9坦克军也投入交战。下午,朱可夫又把近卫第1、第2坦克集团军投入交战,终于一举突破德军第一防线。当苏军接近泽洛夫高地,向德军第二防线发起进攻时,再次遇到顽强抗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