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为国效命不留家底的川军将军李家钰

2014-06-07 16:17:36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已升任47军军长的李家钰曾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杀敌。蒋介石给李家钰回电说,为保留实力,建议只带一个师出川。李家钰说,我以前的部队都在打内战,现在为国效命的时候到了,我不留家底。

  三年前,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去灵宝县李部驻地劳军,一名团员曾写道,我无意的看见李总司令的头顶前半部已光了,频年征战之辛劳于斯可见,然李将军依旧英风四溢,慨然说道,几年抗战没有把敌人赶出国境,光复河山非常惭愧,今后我全部官兵,必须继续发扬此艰苦卓绝,杀敌卫国的精神,时时准备,刻刻奋斗,等到总反攻的时期临到,拼将热血洗刷国耻,不灭倭寇誓不生还,为吾川争光荣,为吾华争生存,才足以仰负七千万父老的期望。

  在慰劳会上,李家钰心潮澎湃,为乡亲父老亲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十四字,以明其为国报效之心志。三年后,陕县秦家坡旗杆岭李家钰一语成谶。1944年5月21日上午七时,于旗杆岭,李家钰身着高级将领之黄呢军服,脚登长筒军靴,成为敌军攻击的主要目标。一个士兵后来回忆到,他一直跟着李总司令,看到李挨了敌人两枪及一个榴弹碎片,鲜血四溅。然而李将军还奋力挣扎着跑了几步,直至头部左额又中敌一枪,终于倒在了旗杆岭上。1944年,距抗战胜利仅仅一年,继张自忠将军后,又一位中国的集团军总司令殉国了。一代名将李家钰,血溅疆场壮烈殉国,终年五十三岁。

  李克林:他说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解说:李家钰殉国噩耗传出,举国悲悼,将军灵柩经宝鸡运回成都,过川陕公路时,沿途百姓纷纷鞠躬祭奠。他的忠骸运到成都后,四川省政府和国民政府驻川各级机构,各界人士群众团体联合举行公祭和隆重的追悼会。蒋介石亲自发来了唁电,政府各要人各党派知名人士,都送了花圈和挽联,表彰李家钰将军坚持抗战的丰功伟绩,和为国献身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家钰将军殉国时,其子李克林只有13岁。

  李克林:我可以说一辈子不忘的,那就是父亲的血遗体,这个遗军装上面,血已经殷浸,满是枪眼还有炮弹,炮弹打的。这个印象非常深刻,甚至布鞋上都是很多枪眼,也是血淋淋的。

  解说:李家钰,字其相,他殉国后,其家乡浦江县,拟以其字号改名为其相县,但被将军夫人谦辞婉谢。

  李克林:我母亲表示婉谢,就是这个县的名字啊,不要因为个人的这个来改变它。

  解说:1944年6月1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追赠李家钰中将为陆军上将。在李家钰葬礼上,李家钰夫人安淑范为丈夫撰写了挽联。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亦复何恨。唯怜老母衰颓养生送死,瞑目尚余难了愿。鹃声啼血尽,痛夫子招魂不返,奚以为情。由若诸孤幼稚,衣食教诲,伤心空剩未亡人。

  1937年9月5日,四川成都少成公园内人头窜动,战旗飘扬,四川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日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四川领袖莅会讲话,表达抗战决心,潘文华代表川军将士发言。我们一定要血战到底,收复失地,做到胜则生败则死,不成功便成仁,纵队司令唐式遵一把推开麦克风,走向台前激昂慷慨陈词,吼声响彻全场。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