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林秘史 > 正文 >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第一次说“不”

2014-06-07 16:17:1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惨败宣告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从鸦片战争时代开始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在这“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将还中国一个公道...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惨败宣告结束,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从鸦片战争时代开始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在这“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将还中国一个公道,取消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然而,巴黎和会迅速把国人的梦想击得粉碎。几个大国无视中国的反对,也无视他们曾鼓吹的“公理”,将中国山东的权益出卖给了日本。国内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而在巴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签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中,一位非常年轻的代表——顾维钧在和会的外交和最后的拒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

  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而上海又是一个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状况,因此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很愤怒,于是斥责这个英国人说:“Areyouagentleman?”(你还算是个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小就受到这些影响,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选择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顾维钧的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顾维钧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瞭望者》的主编,这对于一名留学生是非常难得的。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