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个月来,使中国人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西洋军队面对日本的处处逼近不战而退,并将退缩的理由归因于敌人强大的实力。更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西方各国毫无战备之意,甘愿忍受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挑衅。
……
开战5年以来,没有任何中国军队投降,却有大量的中国官兵在没有任何补给和生还的可能性下战斗至最后一刻。中国军人鄙视投降者,好几位中国指挥官在战败难以避免唯有投降才能保全一命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以身殉国。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其表现的实例多得不可胜数。有一位王超奎少校率领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作战,敌人在数量方面占着压倒的优势。当他被敌军重重包围的时候,他与他的部下都战至牺牲生命为止。这样战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在中国士兵看来是极其寻常的,算不得稀罕的事情。
与此同时,重庆图书馆馆员唐伯友在《田家半月报》第九卷第十三、十四期合刊里,也查找到一篇宋美龄的文章《如是我观》。文中宋美龄亦有相同阐述。
8月13日下午,台湾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国民党党史馆原主任邵铭煌先生也给周勇发来邮件,附上了重庆《中央日报》1942年4月24日第五版登载蒋宋美龄《如是我观——西洋人对中国的观念是否如此》的影印件,进一步证实1942年宋美龄在重庆发表的讲话里的确曾提到王超奎,“他与他的五百个部下,每一个人个个都战至最后牺牲生命为止”。也正是如此,抗日英烈王超奎的英名传遍了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