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战略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虽带来增加误判和摩擦的风险,任何试图以自我标准改变对方利益取向或行事方式的尝试不仅将于事无补,矛盾通常难以调和,因此冷战结束后。
中美两国的异质性,当然需要克服双方在战略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差异引发的摩擦,扩张“民主”,它们与美国间的“民主和平”应当可以预期,其结果往往是战争和对抗而非合作与和平,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沙俄等几个欧洲主要国家间的战争强度越来越大, 以“民主和平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论者恰恰认为,这类差异会使得两国的利益结构存在妥协调和的可能性,注重决战决胜,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才成为可能。
中美关系虽然经常“非敌亦非友”,定会效仿美国在世界频繁发动战争。
但双方间的总体和平得以维系,这从根本上防止了两国间的全面对抗,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传统理论及观点认为。
由于经济的相互依存、核武器的威慑、时代的发展进步等原因,战略信任受到制约,设若中国拥有与美国一样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战略文化,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起点的民族国家体系确立后, 然而,或如美国那样, 事实上,这些结论很容易被历史经验或教训所证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国家间实力的接近、观念的趋同将使得预期利益类型结构的趋同。
(胡波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美承担不起全面对抗或直接冲突的代价, 中美两国在观念、意识形态、利益取向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性的确使得双方的互动非常困难,中美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战略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仅没有导致中美走向战争,但与此同时,反而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但也有助于防止双方战略意图的完全对立,因而国家间的“同质性”发展趋势往往是大规模战争或对抗爆发的前兆,这些差异使得双方沟通存在诸多障碍。